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就像一顆沉睡的種子,沒有機會把他放到創業的土壤,不用機遇和嚐試去培育它,它就即發不出最大的潛力。
跳出自我的束縛
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是敢於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不怕孤立的人;是勇敢而有創造力的人,是那些勇於挑戰的人。
現實中有太多的人,生活在一種被束縛、被阻礙的不良環境中;生活在一種足以泯滅熱誠、喪失誌氣、分散精力、浪費時間的氛圍中。他們沒有勇氣去斬除束縛他們的桎梏,也沒有毅力去拋棄舊有的一切。終於,他們的誌向,會因沒有成績、失望之故而歸於滅亡。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凡是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努力進取,善於打破陳腐的規則,突破自我局限的人。大膽地放開思路,突破自我的思想局限,努力進取,才能取得成功。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永遠是那些信任自己的見解的人;是敢於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不怕孤立的人;是勇敢而有創造力的人,做前人所沒有做的人;是那些勇於向規則挑戰的人。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著父親到帳篷外拿幹草喂表演完的動物。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問父親:“爸,大象那麼有力氣,為什麼它們的腳上隻係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父親笑了笑,耐心為孩子解釋說:“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而不再想逃脫了。”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凶猛的鯊魚和一群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玻璃,奈何這隻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麵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隻是它仍然想到對麵去,想嚐試那美麗的熱帶魚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得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感興趣,好像它們隻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著每天會固定出現的鯽魚,然後用它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以此顯示海中不可一世的霸氣,但這一切隻不過是假象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
自我局限是一種畫地為牢導致無法突破的執著。各種規則可以幫你輕鬆地完成某些事,但也讓你找到循規蹈矩的理由,束縛你的勇敢精神和創新意識,扼殺你的進取精神。
許多青年男女,都有誌於表現他們自己,但被過度的膽怯與缺乏自信所束縛、所阻擋,他們覺得內在力量躍躍欲試,卻總害怕失敗,不敢行動。怕別人譏諷和嘲弄,害怕流言蜚語,這種恐懼心理會導致他們不敢說話、不敢做事、不敢冒險、不敢前進。他們等待又等待,希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釋放他們,並給予他們以信心與希望。
許多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要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的路程是件絕對不可能的事。在1954年5月6日,美國運動員班尼斯特一舉打破了這項世界記錄。人們在驚奇之餘,不禁想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班尼斯特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這樣說道:“每天早上我起床後,都大聲對自己說:我一定能在四分鍾內跑完一英裏!這個夢想我有信心去實現。我也堅信自己能成功。這樣大喊之後,我便在教練庫裏頓博士的指導下,進行起了艱苦的體能訓練。終於,我用3分56秒6的成績打破了一英裏跑的世界記錄。”
更有趣的是,在隨後的一年裏,競有37人進榜,而再後麵的一年裏更有高達三百來人之多。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是因為班尼斯特對自己充滿的信心和自己堅定不變的信念。而他的成就又正好給了其他人提供了一個新的依據,大家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勇於突破自我的束縛,表現在工作上,就是要敢於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挑戰!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精神,是獲得成功的基礎。有的人雖然頗有才學,具備種種獲得老板賞識的能力,但是卻有個致命弱點:缺乏挑戰的勇氣,隻願做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對不時出現的那些異常困難的工作,不敢主動發起“進攻”,而是一躲再躲。他們認為:要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對於那些頗有難度的事情,還是躲遠一些好,否則,就有可能被撞得頭破血流。結果終其一生,也隻能從事一些平庸的工作。一位老板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員工時說:“我們所急需的人才,是有奮鬥進取精神,勇於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人。”
無畏的氣概、創造的精神,是一切偉人的特征。對於陳腐的規則和過時的秩序,他們是不放在眼裏的。正如成功大師卡耐基所說:“勇於突破自我的束縛,鏟除一切阻礙、束縛自我的東西,走進一個自由而和諧的環境中,這是事業成功的首要準備……”
甩掉思維的鐐銬
偉大的創造、天才的發現,都是從突破思維定勢開始的。善於創新,不被條條框框所限製是成功最需要的精神所在,固執於原有的思維,過分依靠原有的優勢和經驗是成功的大忌,隻有不被條條框框限製住的人才能勝任。
思維是人類最為本質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動的源頭,也是創新的源頭。有了創新思維才能開始創新活動,有了創新活動才能產生創新成果。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總體處於發展、變化的趨勢中,但也會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是由一係列的思維定勢構成。
有位警察到森林打獵,他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隱蔽起來。忽然,一隻鹿跑了出來,這位警察立即跳過灌木叢,朝天開一槍,並大喊“站住,我是警察!”這個故事看起來是個笑話,但它卻說明了思維定勢的習慣力量。
人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往往都是憑借原有的思維活動的路徑(即思維定勢)進行思維的。人們認識未知、解決未知,都是以已知或已知的組合、變換為階梯。要想提高思維能力,就要突破原來的思維定勢,更新原來的思維模式,優化、深化思維的品質。
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習慣性思維。世界觀、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都會影響到人們對事對物的態度和思維方式,不過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過去的經驗。生活中有很多經驗,它們會時刻影響我們的思維。無數事實證明,偉大的創造、天才的發現,都是從突破思維定勢開始的。善於創新,不被條條框框所限製是成功最需要的精神所在,固執於原有的思維,過分依靠原有的優勢和經驗是成功的大忌,隻有不被條條框框限製住的人才能勝任。
有位年輕人乘火車去某地。火車行駛在一行荒無人煙的山野之中,人們一個個百無聊賴地望著窗外。
前麵有一個拐彎處,火車減速,一座簡陋的平房緩緩地進入他的視野。也就在這時,幾乎所有乘客都睜大眼睛“欣賞”起寂寞旅途中這特別的風景。有的乘客開始竊竊議論起這座房子。年輕人的心為之一動。返回時,他中途下了車,不辭辛勞地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訴他,每天火車都要從門前“隆隆”駛過,噪音實在使他們受不了,房主很想以低價賣掉房屋,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人問津。
不久,年輕人用3萬元買下了那座平房,他覺得這座房子正好處在轉彎處,火車一經過這裏時都會減速,疲憊乘客一看到這座房子精神就會為之一振,用來做廣告是再好不過的了。很快,他開始和一些大公司聯係,推薦房屋正麵是一麵極好的“廣告牆”。後來,可口可樂公司看中了這個廣告媒體,在3年租期內,支付年輕人18萬元租金……
成大事者常常能突破人們的思維常規,反常用計,在“奇”字上下功夫,拿出出奇的經營招數,贏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蘭德平日非常喜歡為女兒拍照,而每一次女兒都想立刻看到父親為她拍攝的照片。於是有一次他就告訴女兒,照片必須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從照相機裏拿下來後,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藥品顯影。而且,副片完成之後,還要照射強光使之映在別的像紙上麵,同時必須再經過藥品處理,一張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兒做說明的同時,內心卻問自己說:“等等,難道沒有可能製造出‘同時顯影’的照相機嗎?”對攝影稍有常識的人,聽了他的想法後都異口同聲地說:“哪兒會有可能。”並列舉一打以上的理由說:“簡直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夢。”但他卻沒有因受此批評而退縮,於是他告訴女兒的話就成為一種契機。最後,他終於不畏艱難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機”。
“拍立得”相機正式投產後,發明者如何宣傳和推銷這種新式相機呢?經過慎重考慮,蘭德請來了當時美國頗有名望的推銷專家—霍拉·布茨。布茨一見“拍立得”頓生好感,欣然受命擔任專門負責營銷的經理。
邁阿密海濱是美國的旅遊勝地,每年來此度假的旅客成千上萬。精明的布茨認為這裏是理想的推銷場所,他專門雇用了一些泳技高超、線條優美的妙齡女郎,在海泊浴場遊泳時假裝不慎落水,然後再由特意安排的救生員將其救起,驚心動魄的場麵引來了許多圍觀的遊客,這時,“拍立得”相機立刻大顯身手,眨眼功夫,一張張記錄當時精彩場麵的搶拍照片展現在人們麵前,令見者驚訝不已,推銷員便趁機推銷這種相機,就這樣“拍立得”相機迅速由邁阿密走向全國,成了市場的熱門商品,暢銷不衰。公司因此生意興隆,名聲大振。
很多事情都是因人而異的,一味的因循守舊,是不會取得成功的。我們要打破存在於我們思維裏的桎梏,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路,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