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成功人士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並充分利用它。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是他能否發現自己的優勢。
讓優勢主導你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超越於他人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如同潛藏在地底下的火山,蘊藏著無窮的能量。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潛心於忙碌和奔波,卻忽視了去發現和挖掘自己的優勢,這就等於是忽視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重要性一樣,延誤了成功的速度。所以,要想早日登上成功的頂峰,最快的捷徑就是:現在,就去發現能改變你一生的優勢。
有一個法國人,在學習、工作和事業上都很不順心。他沒有好的家庭背景,隻有中學學曆,在一家小公司裏從事打掃廁所衛生的工作。他對自己缺乏信心,覺得自己的人生充滿悲哀和無奈。幾乎整整五年,他每天早上起床後,就一成不變地上班、幹活,與有限的幾個朋友來往。他已經接受了這種生活方式,認為自己的生活隻能如此。
一天,一位老人搬到了他的隔壁。這位老人號稱不僅能預知未來,還知道別人的前生。每天上下班時,年輕人經常會碰見老人並和他聊幾句。有一天,老人坐在年輕人身邊,稱已經感覺到了年輕人的前生。老人告訴年輕人,他的前生是拿破侖,是曆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領導人之一。拿破侖雖然出身卑微,但卻通過勤奮和努力從科西嘉島的平民成為法國陸軍的軍官,最終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皇帝。
年輕人表麵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但心裏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他就想方設法找到與拿破侖有關的一切書籍來學習。他開始了解拿破侖的生活,以及他的領導才能、性格和品質方麵的細節和優勢。他慢慢地發現,自己身上也潛藏著同樣的一些優勢。他研究拿破侖在領兵打仗時表現出的領導才能、指揮才能和統帥才能,越來越發現自己也具有同樣的潛能。
他開始研究其他軍事將領,研究軍事史。他還研讀了商場和戰場領導方法的書。他時常發現,自己具有曆史上各國領導者表現出的許多相同的優勢。這些優勢越積越多,在工作中,他的言談舉止就越來越像一位領導者。
他主動請求改變自己的工作職位,承接一些他原先想都沒有想過的任務。公司領導感覺到他不再是以前那個無所事事的員工,全身都透出一種精明能幹的幹勁,於是開始交給他一些挑戰性的工作。每次遇到更難的工作時,年輕人已不再膽怯和害怕,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並出色地完成任務。並在業務時間學習與工作有關的業務知識。他所了解的知識越來越多,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他的職位得到不斷的提升。
經過幾年的進步,他已經完全擺脫了以前那種認為自己毫無優勢的形象,徹底轉變成了一個大膽、自信的管理者,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這個年輕人的改變並不是奇跡,在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潛能之前,隻能流於平庸而且清貧的生活,他一成不變地任由噩運的擺布,渾渾噩噩五年多而無所獲。但是,當他真的認為自己的前世是拿破侖以後,他對自己的人生態度就有了改觀。他開始以拿破侖的品質和處事方法來要求自己,從拿破侖身上學習他賴以成功的優勢,從而使自己在無形中也具有了這些優勢。在這些優勢的塑造過程中,他的處事方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在不斷進步中獲得了優勢,並發揮出了優勢,所以在事業上也青雲直上,終有成就了。
每個人都有超越於他人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如同潛藏在地底下的火山,蘊藏著無窮的能量。如果能及早地發現這些優勢,並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那麼,每個人都能獲得非同一般的成就。
整理你的能力優勢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在人生和事業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為他們能給自己準確定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然後付諸行動,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
有人問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安提司泰尼:“你從哲學中獲得了什麼呢?”他回答說:“發現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們缺乏發現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缺乏對自己的懷疑、反省、懺悔的能力,缺乏深入探究事物真相和本質的能力。
有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我們往往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驗之前,便盲目地追尋一個過高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和別人比較得來的,而不是了解自己之後確定的,所以經常要受到辛苦和疲憊的折磨。而真正的智者對自己的能力優勢了如指掌,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改變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1775年6月,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幾星期後,約翰·亞當斯在費城召開的大陸議會上提名大陸軍總司令的候選人時,他站起來大聲喊道:“先生們!我知道這些條件是要求過高了,但我們都必須認識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作為一位總司令,我認識這些條件是必須具備的。會不會有人說,全國找不到一個這樣的人呢?我可以回答你們,在我們中間就有一位。他,就是喬治·喬盛頓。”大陸議會一致投票造成亞當斯的提名。
然而,當時年僅34歲的華盛頓,並沒有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歡欣雀躍,或轟轟烈烈地慶賀一番,而是“眼睛閃爍著淚花”,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將成為我的聲譽日益下降的開始。”
華盛頓獲得提名後,並沒有陶醉於榮譽之中,相反,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考慮到的首先是自己的能力與大陸軍總司令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之間的差距,明白這一職務是對自己能力的挑戰和考驗,而不是表麵的榮耀和權威。
眾多的曆史事實表明,正是由於華盛頓高標準、嚴要求地對待自己,所有這些都為他後來榮任美國第一屆總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了解自己的才能,能提高我們的自信心,讓我們對生活更有滿足感。
娜達莎是一位著名的化妝品銷售員,但她卻是從44歲起才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並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娜達莎24歲時結婚,一直在家裏做了20年的家庭主婦。當她的孩子出去念大學時,她已經44歲了。由於她的丈夫經常出差和工作,她很快就覺得生活十分無聊,有時甚至覺得很沮喪。於是,娜達莎決定找份工作。然而她所學到的工作技巧,僅僅是換尿布、洗衣服、喂小孩、照顧小孩和接送他們上下學,因此在她開始找工作的第一個月裏,她甚至連一個機會也沒有。
然而,有一天中午,在經過了2次失望的麵談後,她到一家餐廳用午餐。穿過大廳門廊時,她注意到一張招牌上寫著:“如何從化妝品中致富免費研討會,下午3點在紫陽大廳舉行。”這時已接近3點了,於是娜達莎想:何不去看看呢?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的研討會上,娜達莎終於發現了自己的才能。由於常年在家使用各種化妝品進行皮膚護養,娜達莎對化妝品非常熟悉。她對自己很有信心,深信自己可以將這些化妝品銷售給她認識的每一個客戶。果然,娜達莎憑著對化妝品的了解和工作的熱情,在公司裏工作得十分出色。沒多久,她開始帶其他的朋友加入到這個行列,並且在公司裏也得到晉升。
娜達莎說:“我喜歡這個行業。雖然世界上沒有比家庭主婦更重要的工作了,但做了20年的家庭主婦後,我開始想,難道我所能做的隻有這些事嗎?我從沒有試著去做其他的事。但現在我已經證明了自己可以做其他的事,為此我的自尊心也大大地提高了。我喜歡現在的自己,並且對於能幫助其他婦女讓她們也察覺到自己潛在的能力感到興奮不已。”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在人生和事業上取得非凡的成就,是因為他們能給自己準確定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然後付諸行動,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人最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自己出了名、有一定的地位的時候,更難以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因此,即使你頂著成功的花環,也不能做“珠光寶氣”之“秀”,而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生標準,使自己的人生得以升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你也不例外。隻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優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你的才能優勢,並適當地運用它。
用信心激發潛能
信心的力量在成功者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事業有成,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
人們常常埋怨社會埋沒人才。其實,由於缺乏信心、勇氣、自卑、懶惰、安於現狀和不思進取等而自我埋沒的現象也是相當普遍的。如果我們能多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勇氣、幹勁,多一分膽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處於休眠狀態的潛能發揮出來,創造出連自己都吃驚的成功來。
世界名著《飄》的作者瑪格麗特,在她26歲那年,決定寫一本以美國內戰為背景的小說,她自己稱這部小說為“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她寫這部小說的方式很特別,最開始寫好的是最後一章,然後前麵寫一章,後麵寫一章。對於書中的細節,她相當考究,絕不敷衍了事。為了描寫夏日驕陽下的紅色黏土道路,她一定要找到那樣的屋子來研究。
就這樣,她一直持續著“美國最偉大的小說”的寫作計劃,壁櫥中的稿件越積越多。朋友偶爾問她:“在寫什麼?”她總是笑著回答說:“當然在寫美國最偉大的小說!”
9年中,她從未間斷她的創作。1935年,麥克米倫圖書公司副董事哈羅德到亞特蘭大尋找新作家,瑪格麗特的幾位好友知道她在寫一部“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建議哈羅德前往接洽,但是瑪格麗特卻兩度拒絕,因為她覺得還未寫完。
直到有一晚,瑪格麗特抱著小說原稿跑哈羅德住的旅館向他說:“我現在在樓下的會室裏,我的小說完成了,你若想看我的稿子,快點下來拿,要不然,我會改變主意的。”
不久後,這本書出版了,並且空前暢銷,6個月內就賣了100萬冊。大衛·賽爾茲涅克根據這本小說,拍成了經典名著《亂世佳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郝思嘉風潮。瑪格麗特憑著信心和努力,終於創作出了不朽的巨著。
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信心在支持和推動他們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邁進。沒有信心的人,會白白錯過很多好機會。
1955年,日本大企業井植歲男(三洋電機創辦人)家中的一個園藝師傅,因為欠缺信心,白白喪失了一個成功的機會。
有一天,園藝師傅向井植說:“社長先生,我看您的事業愈做愈大,而我就像樹上的蟬,一生都在樹幹上,太沒出息了。您教我一點創業的秘訣吧!’’
井植點頭說:“行!我看你比較適合園藝方麵的事業。這樣好啦,在我家旁邊有2萬坪空地,我們合作來種樹苗吧!
“樹苗一棵多少錢買得到呢?”
“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