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 章 陛下(1 / 2)

郭康立馬反應過來,郡君早已識破了他的真實身份。

郡君的這番理論,是不可能這樣堂而皇之地告訴儒家文人的,因為是對立麵。

孔子誅少正卯的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對於政見的不同,那是可以把狗腦子打出來,鬧出人命的。

所以,郡君就是告訴皇帝的,這也解釋了她為什麼要把其他人支開的原因。

一切都倒回去想,昨晚開始的理論陳述,也是衝著自己這個皇帝來的。

郭康的心思,一時百轉千回。

驚訝於李靜姝的大膽,明知是皇帝,也敢順勢配合隱瞞,還敢對皇帝呼三喝四的;

明知道政見的不同,可能導致很多不良後果,依然敢當麵陳述。

她的確在兜售自己的理念,這一點,皇帝倒不反感,因為的確拓寬了他的視野。

作為成熟的帝王,郭康並不是一個容易被人左右的帝王,但他的確需要不同理論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現在的問題是,該不該在雙方明知肚明的情況下,繼續互相裝傻子,把身份繼續“隱瞞”下去。

思考了一會,郭康決定把狀態延續下去,因為一旦公開身份,很多事情變得不方便,郡君未必再敢光明正大地兜售理論。

“郡君的這番言論,倒也新奇,可否就此展開來說說。”

郭康在臉色變化一番後,鼓勵李靜姝繼續展開。

李靜姝可不會管那麼多,隻要皇帝願意聽就行。

“但凡改朝換代,一般兩種形式。其一,如司馬家族的方式,竊取神器;其二,利用百姓,一路推翻,重新建立王朝。”

郭康點點頭,表示認可。

國朝都會總結前人經驗,他認為如今的大周,目前沒有出現司馬懿那樣的人物,哪怕中書令庾澄,雖然權勢滔天,但如果他想學司馬懿,立馬會被人拋棄,環境不同了。

“我談談第二種。一般在民怨沸騰,百姓活不下去的時候,才有可能促成造反的形成。”

郭康問道:“一如暴秦?”

李靜姝搖搖頭:“秦被推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為何如此說?”

“我們不能光用史書去看秦朝。秦朝被儒家抹黑,她的確稱得上是嚴法,但不是酷法。”

“秦的滅亡,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六國初滅,各國權貴遺留太多,這些野心家不甘心奢靡、尊貴被剝奪,一直意圖恢複舊日榮光。”

“其二,六國百姓初歸附,時間積累不夠,沒有太多的認同感,在六國舊貴的煽動下,極容易動搖民心。

“其三,始皇帝英年早逝,倘若他老人家再活個數十年,一切魑魅魍魎,根本翻不起浪花,到時候民心漸定,扶蘇接位,又能繼續休養生息,從此就能穩定下來,起碼幾百年國祚。”

郭康疑惑道:“可史書上說…”

“史書是誰寫的?”李靜姝直接打斷。

“陳勝吳廣,根本不是平民之流,秦國律法,對於不可抗力的失期,也不會打打殺殺。”

“項羽、劉邦一流,哪個不是舊貴族?”

皇帝啞口無言。

漢、魏、晉、隋、唐、宋等,都是由權貴建立起來的,唯有大明,那才叫農民起義,這就是為什麼後世會說“明朝得國最正”。

“普通百姓想造反,幾乎不可能成功,因為他們沒這個閱曆和見識,去組建複雜龐大的管理體係,百姓隻能提供人口、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