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另一位室友花姐同時搖了搖了頭,朝暉一臉得意又略帶神秘地說她已經打聽到了學校突然讓我們換寢室背後的原因。”
“但是要等熄燈之後再告訴我們,朝暉說那樣才有氣氛。後來我才知道她所謂的氣氛就是熄燈之後因黑暗而產生的恐怖氣氛。”
“雖然軍訓已經結束了,但學校還是要求我們在每晚十一點前手動熄燈。至於熄燈後,學校對我們這些離家千裏,獨自等待開學的外地新生還是挺包容的。我們可以躺在床上繼續聊天,隻要不是特別喧鬧即可。”
“那晚,我和室友花姐根本等不到十一點,我倆早早的就洗漱完畢,並且還不忘催促朝暉也趕緊洗漱。結果,不到十點我們寢室就熄了燈。”
“熄燈之後,我們仨並排坐在朝暉的床上,朝暉坐中間,我和花姐一左一右緊挨著她。那時候還不像現在這麼熱,雖然是夏天,雖然三個人同擠在一張床上,但僅憑一台搖頭電風扇,便足以驅趕暑熱。”
“一切就緒,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鑽進我們寢室,活潑又俏皮。仿佛是月光小孩也跑來聽故事一樣。借著月光,我和花姐目不轉睛地看著朝暉,滿臉期待。終於,朝暉開始了她的講述。”
“她說學校為什麼讓我們和男生互換寢室,始作俑者便是軍訓那晚吵醒我們的電話鈴聲。”
“鈴聲是從204傳出來的,但204並沒有安排學生入住,而且全校也隻有A樓204沒有安排學生入住。”
“照理來說,忘記拔掉電話線導致電話鈴聲吵醒學生這種小事還不至於上升到更換寢室,那為什麼校方的反應如此大呢,朝暉說那就要從一個關於204的傳聞說起。”
“據說,學校裏幾乎每一位學生和老師都知道204的傳聞,除了剛入校的大一新生。”
“但也不是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如同一張白紙,我們朝暉就是從一位旅遊管理係大一新生那兒打聽到了關於204的傳聞。”
“那位旅遊管理係的新生是朝暉的高中同學,名叫小菲。小菲的表哥是本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大三的學長。”
“雖然是理科生,但小菲表哥對於204的傳聞深信不疑。所以小菲也是為數不多知道204為什麼沒有安排學生入住的大一新生。”
“傳聞說在九十年代末,宿舍A樓的204住了六位女生。我上大學那會兒一個寢室隻住四位學生了。”
“在這六位女生中有五位都是本地人,剩下那一位是從農村考上來的孩子,特別單純樸實,我暫且稱呼她小安。”
“那五位本地生很快就玩在了一起,因為她們有相同的成長環境、有相同的方言,有相同的口味偏好。”
“而從農村來的小安甚至都還沒看過那時候已經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小安根本無法融入她的室友們。”
“再加之那五位本地生又都比較排外,她們人性中的惡遠遠大於她們人性中的善。”
“五個人從一開始就瞧不起農村來的小安。她們甚至要求學校更換寢室,或者把小安單獨換走。但這樣充滿歧視與不友好的行為被校方拒絕了。”
“其實,如果校方當時能用一種更靈活的方式處理,找一個理由給小安重新調配一些更善良淳樸的室友,估計就不會發生後麵的悲劇了。”
講到這裏,丹妮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能感覺到她的惋惜之情。
“那時候還沒有校園霸淩這個詞語,但小安經曆的一切就是赤裸裸的校園霸淩與歧視。”
“據說,那五位本地生幾乎天天都會使喚小安幫她們做這做那的。不是去食堂買包子回來給她們當早餐,就是讓小安打掃寢室的衛生,從掃地到拖地再到收拾垃圾,全都讓小安一個人承擔。”
“至於什麼跑腿打雜更是家常便飯。從寢室到教室,小安活脫脫成了這五人的貼身丫鬟,不敢怒也不敢言,讓做什麼就做什麼。可能,樸實的小安以為這樣就能換來室友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