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3)

“自作孽,不可活!”,杜老歎息著扶起倒在地上暈頭轉向的固澤,不由想到如果傅雪瑩得知那小夥子已經離去,那究竟又會是怎樣的心情啊!

而龍老爺子尤自在讚歎:“好大火氣,不愧是我的曾孫女,真是得我真傳啊!”。手中卻撕下了第一塊創可貼,‘啪!’貼在了固澤臉上,接著第二塊、第三塊……直到一大包用完為止!

別樣滋味在心頭的同樣還有三萬英尺高空上的我,我正看著一張中國銀行的支票,上麵簽著的是杜老的大名,隻是金額上卻是空白一片。

“你救了她們爺倆,還解決了燕北鬥這個麻煩,所以我無法用確切數字來表示我本人或者是龍集團對你的感謝,你願意填多少就填多少吧!”,這是杜老送我上飛機前交給我的。我也不客氣,因為我確實需要一些錢,雖然不是太多,但對我現在可與乞丐媲美的存款而言也是個天文數字,所以不接這張支票就實在太矯情了,更何況龍集團在世界七大財團排名第六,隻怕我把這張支票簽爆了他們也隻當作是零頭!所以我現在不再回昆明,當手上終於有了足夠的錢,酒店那份服務生的工作我就有資格敬而遠之了。

現在,我的目的地是那遙遠的聖地,兩千多年前的牽掛,究竟在時間的洗禮下是否還能保持當初的神秘與聖潔啊!

我全新的一切將從那裏開始,也將從那裏結束,那裏是我誕生的地方,也將是我最後舍棄的地方,我的希望之所在,隻是如今它已不再是隻有修真們才知道的“混沌爐”了,而是被世人賦予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名字。

我打開一本手上新買的中國旅遊指南,翻到了“西藏”一欄,順著目錄我找到了我所想找的那個名字———-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神靈之山”———

岡仁波齊!!

崢嶸的岡底斯山脈,橫貫在昆侖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中間。它峭壁千仞、冰川縱橫,條條玉龍騰雲駕霧、從天而降,氣勢十分磅礴。

“岡底斯山”這個名字,是藏、梵、漢三種文字的混合。“岡”,藏語的意思是“雪”;“底斯”,是梵語,意思也是“雪”;“山”當然是漢語,不言自明。那岡底斯山,確實是雪峰林立、天寒地凍。山上,時常可見掛著成排晶瑩發亮的冰淩的山洞,和挺立著透明的冰筍、冰蘑菇的水晶宮;也可在兩座山峰之間,見到巨大堅冰淩空橫架的“冰橋”……岡底斯山上,除了巨岩嶙峋、大石累累外,就是冰雪的世界。“岡底斯”確實稱得上是“雪上加雪”。

佛尊傑尊·達孜瓦筆下的岡仁波齊

岡底斯山的主峰叫岡仁波齊,藏語的意思是“神靈之山”

是藏傳佛教、印度佛教、苯教等宗教的聖峰,蘇丹紅帽教稱之為“主宰世間一切的地方”。梵語稱為“濕婆的天堂”,“濕婆”是印度神的名字,即神的天堂。據《岡底斯山海誌》記載,著名的佛尊傑尊·達孜瓦,曾對岡底斯山的形狀,以及從這山上流出的四大河流作了一番描繪與形容。他說,岡仁波齊形同橄欖,山尖如刺,直插雲霄,連藍天都穿破了。山峰南麵,朵朵白雲,似向山峰磕頭朝拜;峰頂上,有七彩圓冠戴帽;山身如水晶砌成,透亮發光。當日月照射到山體時,從它身上反射出奇異的光芒,這時,從它的頸項上,清泉沿石縫流下,發出有節奏的叮當聲,那一串串清脆的琶音,有如仙樂般動聽。傍晚,西邊的落日照在這高高的山峰之上,彩雲間反射著光環,山峰猶如披上彩綢一般;這時的山腰,彩虹緊鎖,恰似一條七色的腰帶。要是正午,日光從頭頂正射下來,自上而下,岡仁波齊便套上彩裙了;山腳下,儼然彩裙之邊,有綠草繁花嵌襯著,真有繡花絨般美麗。

這位高僧又描寫道,岡仁波齊挺立巍然,山峰四周,有如八瓣蓮花,背後滿山長著珍貴的草藥,叫做香山;前麵是明淨的“聖湖”——瑪琺木措(瑪旁雍錯);清澈湛藍的湖麵,有如光滑平坦的巨鏡,將岡仁波齊映在鏡子裏。每逢傍晚,湖水蒸氣凝聚,變成薄霧;在微風吹拂下,薄霧象一條條潔白的綢緞在湖麵上擺動。這時,山光水色,更顯得神奇美妙。陪襯著高大的岡仁波齊,周圍還有許多大小不等的雪峰。雪峰圍著它,就象許多身著素白的少女,向岡仁波齊婀娜頂禮。

這位傑尊·達孜瓦說道,岡仁波齊之頂象天上無量宮的宮殿。無上密宗本尊肆魯迦之宮——勝樂輪宮,為人類灑下潺潺甘泉——那便是馬、獅、象、孔雀四大河流。阿裏地區的四大河,從岡仁波齊四方流下,泉口狀如駿馬、雄獅、巨象和美麗的孔雀四隻動物,人們因此而命其名。

傑尊·達孜瓦形容岡底斯山主峰的個別地方,不免有言過其實之嫌,但岡底斯山的確因為有岡仁波齊這個主峰,顯得神秘而虛幻。從岡底斯山上流下的河流以四動物命名,四動物屬天上神靈。因這些描繪,皆出自“佛尊”之口,所以中外佛門子弟,便把岡底斯山當作“神山”,把瑪琺木措湖(瑪旁雍錯)當作“聖湖”,四水也是“神水”,這裏便成了佛教著名的聖地之一,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國內外虔誠信徒前來朝拜。

傳說當年有兩位聖者在此鬥法:尊者米拉日巴借著山上射出的第一道陽光躍至神山頂,本教弟子那若本瓊騎著石鼓也飛向神山之巔,當他看到米拉日巴已靜坐於峰頂之時,失態墜鼓,摔落山澗。從此在神山上留下了永久的溝痕……至今山裏還留存有鬥法房。

神山西麵有座馬鞍形主峰,傳說這是當年格薩爾王坐騎的鞍具。人們說婦女騎上此鞍,從右下馬可生女孩,從左下馬可生男孩。這裏還有神山腰濕婆與烏瑪相愛的美妙傳說。神山腳下有一條小河,相傳這是當年格薩爾之妻洗頭發的地方,有“汙水順流而下又潔淨如初”之說。如此美妙的傳說,如此聖潔之地,吸引著朝聖者從四麵八方而來,虔誠的祈禱、朝拜。信徒們說:轉神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沿山轉13轉為一整圈;馬年轉一圈等於其它年份轉13圈,因為馬年是如來佛修煉成功的吉日,也是佛教尊者米拉日巴戰勝外道教徒的紀念年;如果轉上10圈,便可在500輪回中免下地獄受苦;轉100圈可成佛升天……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一佛教徒曆盡千辛萬苦漂洋過海來到岡底斯山腳下,昏倒之時,忽然落日生輝,霞光滿天,他眼前一亮站了起來,隻見眾山之中有一座狀如乳峰、潔白如玉的雪峰,又見一道佛光閃亮其上,耀眼奪目光芒萬丈,一股神聖的感覺油然而升,佛門子弟為其取名岡仁波齊。

“神山”之名的由來,並不純屬於偶然,可能與它那險峻的奇峰異貌有密切關係。在峰巒起伏的群山之中,唯具獨特雄姿,氣勢磅礴的岡仁波齊峰淩空直聳雲霄,峰頂常年被皚皚冰雪所覆蓋,就像戴上了一頂壯觀的大銀冠,與朵朵白雲渾然一體,舉目遠眺,真有“神浮盈空”之感。經過長期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台階,縱貫峰體中央,好像通往雲端的懸梯,兩側懸崖絕壁,使整個峰體顯得更莊嚴雄偉,真像個天生的大宮殿。故此在科學尚未發達的歲月裏,不能正確的解釋這些廳峰異景的形成,而被宗教所利用,並加以神化,就成了至今還在相傳達室的“神山”了。

(……以上介紹全為網上照抄,此乃本人省筆之秘訣也!)

10月,秋意漸濃,我終於來到了神山岡仁波齊

從拉薩起程,鈔票已經不成問題的我索性買了一輛越野車,雇了個向導兼司機,在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間顛簸了個夠,一路領略了藏地曠野藍天、雪山秀麗的無限風光,卻花了足有七天時間才到達岡仁波齊。雖然說因為順便在高原上學會了開車耽擱了時間,但粗粗練出的技術和糟糕的路況一開始把那向導嚇了個夠戧,他指天發誓說要不是我那高的離譜的報酬,他絕對不會讓我這喜歡飆車不怕死的菜鳥開車,也幸好天高野曠往來車輛稀少,有驚無險的總算讓我玩了個夠,飆到第四天向導終於無話可說,到達岡仁波齊下古格故地劄達縣分手時,向導已經感歎他數十年自命不凡的駕車技術都被我給掏空,不過他的荷包倒是滿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