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的辦公室裏來了兩位應聘者,兩人學曆相當,工作經驗也平分秋色,誰去誰留,讓經理左右為難。
靈機一動計上心來,經理起身倒了兩杯水,來到兩位應聘者麵前,還沒等他俯下身去,其中一位就恭恭敬敬地站了起來,接住了水杯並連聲道謝。而另一位則呆若木雞,仍舊冷冰冰地坐在原處。經理臉上緊繃的肌肉終於和緩了下來,他舒了口氣,讓兩位麵試者回去等待消息。
有時候,我們並不是輸給了競爭者,而是輸給了自己。一個小小的點頭,或是一抹淺淺的微笑,我們的心態、情緒甚至教養都無形地蘊涵在了其中。若被對方敏感的眼光捕捉到,將會對我們形成最為直觀的評價:這個人很專業,或者這個人一點兒都靠不住。
◎不能打折
成功是別人給我們的榮耀,而失敗則是我們自己簽下的降書。
如果你想知道一秒的價值,就去問問“飛人”博爾特;如果你想知道一美元的價值,就去問問“股神”巴菲特;如果你想知道一毫升的價值,就去問問正在給病人緊急輸血的外科醫生……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分價值,有時候那一分價值就是你與第一名之間的微弱差距。
雖然家境貧寒,但是我們從小受到的管教卻是極其嚴格的,從吃飯、幫忙家務到待人處世的禮節,樣樣都沒有短少。我們不隻是看到親戚長輩要打招呼,就連走在路上看到大樹也要恭恭敬敬地喊一聲“大樹公”,看到大石頭就鞠躬說一聲“石頭公”,看到天上的月亮絕對不可以不敬地伸手指它。其實都是因為小時候畏於母親的嚴厲而不得不養成的行為,而自己常常搞不清楚“這究竟是為什麼?”等到年紀漸長以後才明白,這些看似難以理解的規範,其實都是為了要讓我們養成對長輩、對大自然的敬畏。久而久之,我也漸漸把這些教誨從母親定下的規矩內化為了一種習慣,對於我的待人處世都有很大的幫助。我想,這也就是我日後頗得長輩緣的原因吧!
晚餐時間,是我們這群孩子最開心也最彷徨的時候。吃飯有吃飯的禮節規矩,不管年紀多小、肚子多餓,絲毫不得違規:用筷子夾菜時要先把湯匙放下;絕不能在盤裏挑挑揀揀地翻菜;夾菜時要同時伸出碗去接菜,不可灑出菜汁;要把碗裏的飯菜吃光;大人講話,小孩不能插嘴;有長輩在時,小孩不能同桌吃飯,要等大人們都吃完才能吃;如果菜被吃完了,就澆點湯來配著飯吃……
我常常感慨現在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溺愛,平時養成了一上桌就埋頭猛吃、在菜裏胡亂翻攪的壞習慣,完全不顧及父母,甚至有長輩做客時也絲毫不顧禮節。
有人問,如今誰都忙得摸不清東南西北了,哪還有工夫在乎這些舊禮節呢?人無完人,誰都會有點無傷大雅的小毛病,不拘小節才能成大事嘛。如果真這樣想,你就已經落入了一個自我原諒的陷阱。這絕非危言聳聽,你不妨先測測自己的身價,還夠不夠資本來談“不拘小節”?
你的人際吸引力是一個“磁場”,如果經常容忍自身的缺陷,不顧別人的反感,其實是在降低自己的人品。你的磁場中布滿了靜電和暗雷,試問,在你身邊的人中誰會願意當一個“排雷工兵”呢?你的同事會更加青睞與那些令人舒適的人交往,久之,你自然會淪落到人際圈的邊緣,而原因僅僅隻是因為你的“不拘小節”,這樣你的“不拘小節”還值嗎?
所以說,不要給自己的習慣打折,否則你的人緣就會枯竭,你的前途也就會跟著縮水。
◎軍人的挺法
輸在細節上的人是可悲的,而輸在意誌上的人則是可憐的。
在空無一人的十字路口,你是否也會等到綠燈亮起的時候再去過馬路?在路邊沒有提示語的時候,你是否也會多走上一百步繞過草坪?沒有人來督促你的時候,正是鍛煉你自覺性的最佳時刻。
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因遭到一名工黨支持者的追問而焦頭爛額,在與助手私下交談時,他大罵這名女性是“偏執狂”。不料他被自己佩帶的麥克風出賣了,對話立刻遭到了媒體曝光,引起軒然大波,而競爭對手更是咬住此事不放,這讓工黨的支持率雪上加霜、岌岌可危。布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補救工作,力求將損失降到最低。他先致電向被自己侮辱過的女士表達歉意,隨後親自登門謝罪,就這樣前前後後這件事折磨了他近一個月,最後竟然使他連正常公開講話的勇氣都沒有了。這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代價,看來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