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高陵君經大野澤南下,沒過幾天就到達了楚國的北部重鎮彭城。此時的楚相昌平君熊啟、大將項燕以及趙國使者夏說均彙集在此。高陵君的到來,也意味著合縱之事很快就要見分曉了。

最先來接待高陵君的,還是他的老朋友宋義。在宋義出使齊國之際,兩人先是在臨淄城中見了一麵,又在開戰前的餞行儀式和戰後的慶功典禮上匆匆見了兩回。而每次,高陵君都有著不同的身份,也算是非常的傳奇。

如今,他成為了代表齊相的使者,輪到宋義盡地主之誼了。

“自從齊楚兩國交好,我方的戰略重心就開始向北移。令尹大人先在彭城周邊仿造秦製進行了一定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而前段時間,為了救援齊國,項燕將軍也率軍北上,沒想到尚未抵達高唐,濟水那邊就分了勝負。於是,我軍就在幫助魏國複國後,在彭城集結待命了。”

宋義先向高陵君介紹了一下背景情況。

可以看出,他骨子裏還是偏向楚國傳統的,甚至還稱呼楚相為令尹。其實,令尹這個位置本來就快輪到他來坐了,可是昌平君從秦國歸來了,還帶來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所以他心甘情願地成了輔佐,甚至幫助昌平君進一步實行相國的權力。

高陵君則表示道:

“這樣的話,我們就放心多了。目前我們齊軍剛剛完成了北伐,主力仍在燕地休整。所以對於趙相提議的合縱攻秦,我方恐怕僅能派出偏師助陣。不過,既然楚軍主力和項燕將軍都在此處,那聯軍的集結和統一指揮想必都不成問題了!”

誰知宋義卻隻是笑笑,然後非常擔憂地說:

\"恐怕未必。請恕在下直言,哪怕現在各國全都齊心合力,組成的聯軍也未必會是秦軍的對手。之前我們連敗秦軍,其實是占了打防守戰的便宜。真的要如趙相所言,去攻打洛邑甚至函穀關的話,怕是並不容易。“

”其實我們也認為,趙相的提議有些激進了“,高陵君想了一想,決定對好朋友和盤托出:”不過,我們未必真的要去進攻啊!我方願意推舉項燕將軍為聯軍統帥,想必他定能指揮好各國的軍隊,然後用更巧妙地方式給秦國製造麻煩。“

聽聞此言,宋義略微思索了一下,先是點了點頭,可隨後就開始了搖頭。對此他解釋道:

“由項燕將軍統率聯軍固然是好事,但恐怕,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秦國手裏。如果我們不去進攻,那恐怕隻能看秦軍如何行動,再被動的進行應付。他們可以北上攻趙,可以南下攻打我國國都壽春一線,而我最擔心的是——秦軍會集中力量攻擊魏都臨濟!”

“如果那樣的話,聯軍怕是要跟秦軍在魏地決戰了...”

高陵君忍不住按照宋義的預測,設想了一下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他仿佛又一次回到了秦軍將至的臨淄城中,一股久違的恐懼感再度襲來。而且這一次,沒有齊相坐鎮,項燕是否也能力挽狂瀾呢?

他不免想入非非,又聽得宋義在那裏抱怨道:

“太激進了!我們還是太激進了!要我說,這魏國都不應該複國。要不然秦軍無論是攻楚、攻齊,還是攻擊黃河以北的燕趙,恐怕都沒有那麼容易!現在我們隻能希望秦軍會犯錯了!”

盡管那一天,這兩個精明人都表現得憂心忡忡,但很快,他們就將這悲觀情緒拋到腦後,轉而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