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參加的三峽考古發掘工作,不論是在業務上,還是在組織工作上,對他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與考驗,真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楚國青銅文物大發掘、大研究的序幕與預演。
在三峽庫區考古工地,隻要發掘出來的文物是一件銅器,趙訓文的腦裏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楚莊雞母山中的那批寶物。它們藏在那個巨大的山洞中,現在到底怎樣了呢?熊子當時對它們做過一定的保養安置工作沒有?那些銅器的種類、數量到底有多少?楚懷王鑄造的青銅九鼎是否真的要比大禹鑄造的那九個傳國寶鼎更加巨大?……一切的一切,都隻能憑借想象去猜測。其中的真實情況,隻有待到發掘之後,才有可能弄個清楚明白。
關鍵的是,有了這次三峽庫區的發掘經驗,他已知道即將麵臨的發掘應該做好哪些方麵的實踐準備工作,怎樣協調組織方方麵麵的關係,怎樣運用現代的技術設施現場發掘,怎樣收集整理分門別類,怎樣寫好文物發掘報告,怎樣做好防護保管工作,怎樣抓住重點著手進行一些開拓性的研究……
近幾個月來,他的腦中,已有一個《楚莊村楚國文物考古發掘計劃》的構想漸呈雛形。
楚莊楚莊,在三峽庫區的多少個日日夜夜,趙訓文無時無刻不在係念著它。
客輪在迅疾前行,馬上就要回到那日夜思念的故鄉了,他的心中,湧過陣陣滾燙的熱流,一支熟悉的旋律嫋繞上升,在胸中久久地回蕩不已:
我們的楚莊村呀,
好山好水好風光。
環境優美山歌嘹亮,
牛羊成群(那個)五穀飄香。
石拱小橋村頭臥,
連著曆史通向興旺。
我們的楚莊村呀,
好山好水好風光。
習俗純樸人民勤勞,
楚風楚韻(那個)源遠流長。
千年古道穿村過,
通向未來美好時光。
嗬——
楚莊楚莊,
我們的楚莊,
我古老的故鄉,
我年輕的故鄉,
我美麗的故鄉,
我在心中永遠把你歌唱!
這是楚莊村小學校長陳炳先創作的一首校歌——《我們的楚莊村》。
楚莊村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會哼唱。後來,大家就把它當成了一首村歌,每逢集會及其它一些重大的公共場合,大家都會亮開嗓子,慷慨激昂地引吭高歌。
趙訓文已記不得自己到底是什麼時候、多大年齡學會了這首歌曲,總之是自他學會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哼唱著直到今天。
趙德厚雙腿一軟,幸虧靠在了身後的門框上,不然的話,一頭栽倒在高大的門檻上,定會摔個頭破血流的。
瞬間的慌亂與無措過後,他的成熟與老練使他很快回過神來,馬上考慮對策,頗有幾分遇險不驚、臨危不懼的大將風範。
是福不用躲,是禍躲不脫,僅憑心裏一直念叨著的這句民諺也能使他鎮定自若。既然該發生的都得發生,躲避不能解決問題,害怕更是無濟於事,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冷靜地麵對已經發生的一切。
其實,他首先想到的倒不是自己,而是相跟在他身後給嚇得發出一聲長長尖叫的劉明月。這個可憐的苦命女人,在短短的時間內,經受的磨難與打擊實在是太多了。自己本想救她一命,結果弄得事與願違,等於是在害她啊!
不,我不能害她!罪過在我,我要為她承擔一切錯責!
想到這裏,他霍地一下站了起來,習慣性地挺了挺腰稈,回過頭來,衝著劉明月大聲叫道:“明月,不用怕,一切有我擔著,誰也不敢動你半根毫毛!”
這時,趙德厚轉頭麵對那兩個捉奸人的黑影,厲聲說道:“我知道你們的目的是想整我,一切我都承認,與那女子無關。”
說著,他用力抓住門環,使勁一扣,兩扇大門發出“吱吱”的響聲,立時並攏在了一起。
他貼在那還剩著一道縫隙的兩扇大門中間,衝著劉明月大聲叫道:“明月,你不要害怕,也不要想不開,要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