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是目前整個帝國麵前的頭等大事。
叛亂不平帝國就沒有未來。
所以早在數月之前,乃至於更遠的時間,扶澈就已經在做所有的軍事準備。
畢竟,帝國危如累卵,始皇帝去世之後,各方勢力更是沒有了掣肘。
即便自家老哥本身的手段也很強,可相比於始皇帝來說,還是差的太遠,尤其是那種震懾力,自家老哥相比於老爹差的實在是太遠。
所以這些年即便自家老哥一直不敢懈怠,帝國內部的矛盾相比於始皇帝陛下還在的時候緩和了許多。
但被滲透的也是越來越嚴重。
這些扶澈都看在眼裏,他相信自家老哥也是心知肚明。
然而扶澈能做的終究是有限,而扶蘇身為皇帝,為了大局著想,也不可能用太過於雷霆的手段。
所以帝國的內亂幾乎就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富春城怎麼會沒有必要的準備呢。
扶澈不缺軍隊。
這些年民兵製度以及各級輪換訓練製度,讓整個燕趙有著大量的儲備兵員。
雖然全麵施行到現在也隻有不到四年的時間,但作為國策進行推行,讓整個燕趙,所有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男丁都隨時能夠組成軍隊。
所以燕趙雖然總人口不到七百萬。
可若說能拉出百萬大軍,並且還具備戰鬥力是完全可以的。
況且隨著不少北方草原部落的歸附,尤其是匈奴諸多部落現在都在扶澈的麾下,也讓燕趙獲得了大量草原騎兵,以及優質戰馬的供應。
而對於燕趙的生活來說,相比於內陸,燕趙有大量的牛羊,無論是肉食的供應,還是耕地的耕牛等等,都有保障。
讓燕趙東德生產力著實有了極大的提高。
再加上在燕趙進行的土地改革等等,讓種地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這幾年,縱然也有天災,可燕趙的糧食產量,隨著荒地的大量開發,也越來越高。
足以支撐燕趙數十萬大軍,數月乃至數年的戰爭用度。
這就是扶澈應對眼前一切危機最為根本的底氣。
而這一次,帝國大軍率軍南下的不是別人,正是李牧。
李牧雖然已經上了年紀,可豐富的軍事經驗,就算是扶澈自己在戰場上也未必是他的對手。
更何況雖然年紀比較大,可身體還非常好,於扶澈對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
由李牧統領十萬騎兵,二十萬步軍的燕趙大軍南下平叛。
扶澈是放心的。
可能就連李牧自己都沒有想過,年輕的時候自己統領趙國大軍,與秦軍針鋒相對,不斷抵抗秦國的兼並戰爭。
而如今,自己竟然還要統領原趙國人和燕國人組成的軍隊,與正牌秦軍並肩作戰,來維護大秦帝國的國祚。
造化弄人,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李牧兵團三十萬。
王離兵團二十萬。
章邯兵團二十萬。
再加上任囂的百越兵團十萬人。
整整八十萬。
時間在一天一天過去。
隨著燕趙的人員不斷到達。
扶澈所有的部署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推進。
“速戰速決。”
扶澈看著坐在自己麵前的李斯、蒙恬以及尉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