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州兩縣之地被攻占下來之後,李憶率領歸義軍繼續西進。
趁他病要他命,瓜肅兩州的軍隊基本上都折在了張掖地界,其中多數人被李憶收編,暫時納入了安定西隊伍之中。
大軍西進,代表著的是什麼,奚耶勿部落的掌權者心中自然如明鏡一般。
奚耶勿·勃列和奚耶勿·巴托父子請纓西進,至於張掖的防守則是全權交予了安多瑪。
李憶哪裏不知道這奚耶勿的父子倆心裏的想法,隻要西進拿下了肅州的兩縣之地,那麼將來迎接他們的將會是更為廣袤的土地和水源,有了這些,他們的部落將會更加強大。
你願意動,那是再好不過了,也省的浪費不少口舌。
所以這支回鶻部落在奚耶勿·勃列的帶領下,出動了族中精英勇士三千人隨大軍出征。
至於奚耶勿·巴托則是繼續留守張掖,隻不過留守的人都是一些普通的族民。
歸義軍會同合盟的龍族部落戰士一路朝西進軍,中間路過了龍族的部落屬地,原建康軍所在地,後到達福祿縣。
在福祿縣,隻是遇到了小波的抵抗,隨後就被龍族安插在城中的人打開了城門,連一發“天崩地裂”都沒有發出,便解決了戰鬥。
福祿縣的安頓工作,李憶也縝密的安排了一番。
因為龍族在肅州的影響力非常大,所以暫時維穩的事情還是交給龍族來處理,並安排了漢唐村的一名漢人進行協助管理。
人才,這可是強國之本。
在李憶的觀念之中,雖然河西之地目前都是少數民族,漢人的分布很少,但是為了能夠為將來的統治打下基礎,這抓教育還要從娃娃抓起,看來有必要在已經占領的縣城恢複縣學了。
教育,才是一個國家逐步走向強盛的本錢。
占領了福祿之後,再往東邊是酒泉縣。
福祿縣不費吹灰之力便被拿下,這酒泉縣的軍隊早就被抽調了個七七八八,周邊部落的百姓更是難以組織起來有效的抵抗。
所以這酒泉縣就像是白撿的一樣,直接納入了歸義軍範圍之內。
大軍未停,繼續向西。
嘉峪關,在後世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隻不過此刻的它位於當今嘉峪關市西五千米的峽穀中部,古老的城牆橫穿了戈壁。在這裏還沒有那巍峨的城牆以及望眼欲穿的城郭,有的隻是一個簡單的哨卡,駐紮著幾個吐蕃士兵。
誰能夠想到在這個戈壁灘上會有這麼一座雄關在後世建成,代替了那名聞天下的玉門關。
再往西不遠,便是大唐之前的玉門軍駐地,距離肅州兩百裏,這裏和之前遇到的建康軍一樣,屬於大唐邊軍之一,在唐朝時期駐有軍隊,隻是具體的駐軍人數已經不可靠。
按照張小敬的講述,原本這座玉門關在大唐鼎盛時期可是掌管有五千兵馬,但是到了後期,雖然有著千人的編製,但是實際的人數也不過三百人,不過詭異的是馬匹卻是有五六百匹。
對於這件事情的人數與馬匹的不對等,在張小敬的解釋下,這玉門軍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其他軍都是人多馬少,唯獨此處,人少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