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認主混元琴,收歸木係氣海蘊養(1 / 2)

路邊的玉米田,已經全部收割完畢,冬小麥已經播種,還有沒成熟的穀子,高粱等作物在風中搖曳,散發著秋天的氣息。

路邊一排楊樹,已經開始了落葉,雖然大多數還是綠色的,但是已經開始轉黃了。地邊上長著的雜草,也都開始有些枯黃,正在撒播著草種,為來年四處蔓延野草,提前準備著。

校園裏麵,絨花樹下,大量的黃綠色針葉飄蕩,一小簇,一小簇成熟的種子,在風中搖擺,發出嘩啦嘩啦的響聲。

孟昊走在金秋十月的校園,背誦著政治老師留的作業,他上學很少騎車子,因為離得近,基本上都是跑步而來或者散步。

一晃開學一個多月了,初三上半年的課程還是不怎麼輕鬆的,他每天很認真的學習各個科目,這次月考還拿了數學、語文、政治、曆史還有總分的第一,隻有英語沒有拿到第一,被班長蔡靜給拿了。良好的成績和他的心態很好有直接關係,每天保持平常心,第一最好,不是第一就再努努力好了,嗬嗬!

最近,他的課餘時間也安排的很滿,一有空閑就去音樂老師張雲的辦公室,和她學習五線譜,據張老師說,我國古代樂曲是隻有“宮商角徽羽”五音的,沒有現在的七弦琴彈奏出來的樂曲細膩柔和。

音樂老師看孟昊執著於向她請教關於五弦琴的樂理知識,也很是納悶,隻得將自己對於五弦琴的理解傾囊相授,孟昊這才開始了懵懵懂懂的音樂生涯。

在鼎中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拿出來那一架古樸的五弦琴來試著彈奏,卻總是不得要領,自己聽著都難聽。那一冊獸皮冊子,他照葫蘆畫瓢的畫了幾張出來,問過張老師,張老師表示自己不認識這些蝌蚪文,還問他從哪裏搞來的,孟昊隻說自己去旅遊在外地無意間發現的。

倒不是孟昊小氣鬼不說實話,實在是這樂譜和混元琴幹係重大,不得不防。

孟昊上網查過,這個五弦琴出現的很早,後來被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倆給各添了一弦,才成了後期的七弦琴,也就是說,這個五弦琴是在大周朝之前的產物。

舜帝在位時還是彈五弦之琴,治理天下。後來精通音律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在五弦的古琴上加了第六弦和第七弦,於是第六弦和第七弦被稱為“文武二弦”。再以後現世的古琴就多是七根琴弦的,稱為——“七弦琴”。因為多了兩個音,七弦琴彈奏起來琴聲更加悅耳動聽,所以大受歡迎,到後來五弦琴慢慢的淡出了樂界。

據音樂老師張雲所說五弦琴和七弦琴最顯著的區別,是在於音色和音量。現代樂界也有少量的五弦琴五弦琴曲譜,五弦琴的音色偏柔和、頗為圓潤,音量不大,一般隻為配樂,用於獨奏或為極少見的少數民族民歌、民間舞蹈伴奏。

七弦琴則因為其聲音特別,雖然不如二胡如泣如訴,卻比二胡要更加的委婉纏綿,是那種回旋往複的纏綿。雖然不如古箏響亮歡快,演奏效果立竿見影,但是演奏起來平和沉穩,透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