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辭別(1 / 2)

高床軟枕,清冽淡雅的安神香,蘇籬安安安穩穩的睡了一個飽覺。

鬆香縣,四季分明,氣候濕潤,眼下春暖花開的好日子。

蘇籬安推開窗,入眼的便是似錦繁花,還有那打著拳的兩位少年郎。葉子馬步蹲的穩穩的,小葉時不時還需江叔糾正動作,有種歲月靜好之感。

現在隻待找到藥箱,便可出發去水城。

隻是事情並未如想象中順利,濟善堂那邊回了消息,整個霧山被圍,外人進不去。那官兵並非是縣尉統領,而是江南道第十八折衝府的府兵直接接管,由正四名折衝都尉陳牧川統領。

府兵接手,看來是要整頓這鬆香縣的亂象,這折衝府並不受水城刺史管轄,更何況區區鬆香縣令。

蓮朝末期,政權常依軍權的大小和兵勢的強弱而頻繁更替,世兵製形同虛設,後經過百餘年的戰亂,最終形成闕國、皋國、凰國三國。這三國的兵製也各不相同,皋國行募兵製、凰國沿用世兵製,而闕國因太祖編戶齊民行均田製和租調製,便建立了與之相配的府兵製。

太祖登基為帝,百廢待興,但又有強敵環伺,既要恢複生產保障民生,又要養兵練兵外禦強敵。輕徭薄賦、無為而治或是全民皆兵對彼時的闕國均不適用,相較於土地製和稅製,兵製改革一直進展緩慢。

後太祖感念兵士征戰辛勞,便將年紀較大的一部分人放歸民戶,這些歸家的兵士在家鄉遇襲時,自發組織禦敵,爭取朝廷調兵爭取時間。

這一操作打開了朝中之人的思路,徹底廢除了世兵製,將軍戶編入民戶,根據均田製授予田地。中央設“十二衛”遙領天下九道三百七十六個折衝府,折衝府的“府兵”從編戶的百姓中挑選,每八丁中征一人,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

府兵具有雙重身份,“兵”與“民”共為一體,平日下田耕地,農隙訓練,服役時上番、鎮戍或征戰。服役時免其個人租庸調,但需自備兵器和口糧,若遇家貧者,武器口糧鄰裏需幫忙籌備。寓兵於農、兵農合一,解決了兵源匱乏的同時,大大減輕了中央朝廷的軍費開銷,《太祖紀事》有言“自行府兵製,所用軍費減半”。

聽到府兵接手,蘇籬安有些擔心,怕會被牽連進去,想著要不先去水城,交待下濟安堂的管事幫忙留意就好。

這時濟安堂的掌櫃過來請他,說有貴客指名要見他。

人生地不熟的,會有誰要見他。這段日子全靠濟善堂,既然掌櫃有請,他去探一下也無妨。

蘇籬安見到掌櫃所說的貴客,原是老熟人顧行洲。

顧行洲坐在桌前,提筆寫字,在陽光的映照下顧行洲原本就出色的相貌更顯奪目。

“你來了。”顧行洲放下手中的毛筆熟稔的說道,“那日未在約定地點尋到你,便讓人在路上留意,下麵的人你被人用驢車接走,我也會放心了。”

蘇籬安笑道:“原有你吩咐,怪不得放得那麼輕鬆,我還想說那檢查形同虛設。”

他聲音剛落,顧行洲隨口道:“那些人就這樣,隻要有銀子,什麼都好說。這事的事驚動了上麵,直接讓折衝府接手,黜陟使徹查。”

遣黜陟代天巡視,便宜行事,所到之處,如帝躬親!洛水沿岸的官場要有一場大動蕩。

顧行洲神色冷峻,蘇籬安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行洲,朝堂紛爭不是我這個大夫應該知道的。”

在土匪窩裏走了那麼一遭,蘇籬安對這裏森嚴的等級有著更深的了解。他就一平頭百姓,手無寸鐵,無權無勢,過多了解官場之事對他而言毫無益處還有可能惹禍上身,他隻想好好守著家人平安喜樂度過一生。

顧行洲“嗯”了一聲,問道:“你派人去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