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被擄(1 / 2)

李大柱的病情雖有反複,好在有驚無險的度過前兩天,傷口沒有進一步惡化,也開始可以吃些米湯外的流食和湯藥。他的腸胃依舊在恢複期,隻能少食多餐,離不得人照顧,杜管事便讓李大妞進到內院來。

十來日過去,李大柱的傷口已基本愈合,人也恢複大半,隻是還有些輕微腹瀉,依舊要注意飲食,總而言之就是要養著。

對於身無恒產的李大柱而言,每日七八頓流食會讓他沒時間上工,沒時間上工就沒法掙錢養家糊口。也是貧苦出身的秦生看出李大柱的困境,並將之告訴趙大夫,趙大夫心善收留了他們。

金瘡藥的效用在李大柱身上得到驗證,水城濟善堂在推出之前先做一批送往臨安。金瘡藥用到幾味珍貴藥材,注定不是平民百姓能用得起的,徐子宣便學起珍草堂的路數,一小瓶定價三十兩,還限量供應。臨安為闕國都城,多的是一擲千金之人;這些權貴之人,買東西很多時候不買對的,隻買貴的,而且越難得到越想買,主打的就是一個攀比。

金瘡藥在臨安剛推出時,並未引起注意。直到二皇子遇刺,用了一味傷藥快速止血,便有人開始查探那藥的來曆,金瘡藥這才進了權貴的眼中。

期間,蘇籬安去陳府複診,送了兩瓶金瘡藥給陳都尉。他是武將,受傷在所難免,這藥再適合不過。陳都尉也是狠人,當場給自己割個口子,使用過後也覺得效果不錯。他還想著要是價格合適,他可向兵部推薦。

陳都尉的提議給蘇籬安打開了一扇大門,要是能為軍隊供藥,利潤不用太高,隻要量足夠大,那也是一筆大買賣。想做軍隊買賣,高價的金瘡藥顯然不適合,需要研製一種平價但效果比止血散好的傷藥。

蘇籬安將這個想法跟趙大夫一說,趙大夫也不藏私,直言當初見金瘡藥後,他就著手研究,隻是尚未有明顯突破。趙大夫上過戰場,看過的傷者不計其數,經驗比她豐富,新傷藥研發應更容易些。蘇籬安尋著記憶,墨了七八個傷藥方子給他。有了新方子,趙大夫除了坐堂,大部分時間都在小藥房中研究新藥。

濟善堂每日固定有三名坐堂大夫,都蓄了須,一看就是上了年紀、經驗豐富。蘇籬安蒙麵坐在他們之中,露出的半張臉顯得過分年輕,看病之人寧願多等等,也少有人尋她看診。她耐得住寂寞,空閑時就看看後院書房的醫書。

蘇籬安這悠哉模樣,讓堂中的一些學徒十分不滿。論年紀蘇籬安的比他們小,論醫術目前看不出來。

他們的不滿蘇籬安看在眼裏,她也能理解。在現代職場,她就是那突然空降的關係戶領導,搶占老員工資源,必須拿出真才實學才能站穩腳跟。蘇籬安也不想因自己之故破壞濟善堂的平和,遂向杜管事和趙大夫提議,在濟善堂內部按藥材、針灸和看診分三場進行考核,這樣每位學徒就能知曉自己對醫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