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五百戶的人家,其中近300戶在寶南縣,200戶在新漳縣。
那這裏麵就可以征召到600來人的部隊,有些家裏的大小子和二小子,也都到了參軍的年齡。
按照陳興顯的規劃,這裏麵征召的600人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全職的職業軍人,這部分是人一共是300人,將分成四個隊來建設,每隊設置一個隊長來統領。
而另外一半的人員就是半農半軍,隻有戰時和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會進入部隊訓練和執勤。
當然了一旦打仗了,那所有人都得上。
所以每個隊的正式員額是150人,但平時隻有70多人在職位,另外的70多人繼續在家務農。
寶南縣征召的兩個隊,一個隊將在本地駐紮,另外一個隊將被派往新漳縣駐防。
新漳縣的情況也是一樣,這樣就保證了彼此的監視和鉗製。
這四個連隊的最高指揮權,當然都在陳興顯的手中。
他們將統一在寶南縣緊急訓練一個月後,再被派往各地,接替原本守衛在那裏的兄弟。
而那400來人的老光棍,自然就全部加入了水師的部隊。
其中50人部署在寶南號和黑珍珠號上,這兩艘商船將被劃撥給王信瑞管轄。
而剩下的350人,就將全部配屬在剩餘的六艘戰艦上。
以青龍號和白虎號,這兩艘戰鬥力最強的戰艦為基礎,成立水師第一艦隊。
以春分號、雨水號、驚蟄號、立春號為基礎成立水師第十一艦隊。
第一艦隊的訓練由陳阿三負責,第十一艦隊的訓練由孫和韻負責。
他們二人是主管訓練,當有戰鬥任務的時候,再從兩支艦隊裏抽調戰艦,組成臨時的小型艦隊去執行任務。
這700人的職業化軍人,就是此時陳興顯的全部家底了,當然還有那300人的民兵。
3000來人供養了其中的300人陸軍,這已經是極限了。
至於水師的400人開支,則全部來源於大倉的積攢,當然還有那些辛苦的地主老財們。
當然了這隻是現在,為了保持長久的發展,那新造戰船和培訓人員的相關事宜,自然也要緊鑼密鼓的跟上。
有了這麼多的船工在,況且他們都參與過這福船和海滄船的建造。
這船廠的戰艦製造自然是不在話下,唯一缺少的隻是時間而已。
“大人,這是造船廠和第一批準備製造戰艦的規劃,呈您閱示”。
張大雷第一個拿出了自己的規劃出來。
在這份詳細的規劃裏,第一批製造的戰船數量是福船2艘,海滄船4艘,等於是把現有的戰艦數量,直接翻了一番。
當然這一切都得等到造船廠興建完畢,這造船廠的選址,自然就是在離天字一號碼頭不遠的地方。
按照計劃這造船廠將在1到2個月內興建完成,而這第一批新建的戰艦,將在船廠完工後3個月內下水。
而在船廠建造之前,這些船工師傅們,在建設寶南縣城的時候,就順便建造好了烘木坊,預備下了建造船隻的所需木材。
甚至為了明年,後年,甚至大後年的戰艦製造。
那些符合標準的木材,早就被砍伐下來,放在了船廠邊上進行陰幹。
這造船就如同打仗一般,造船之前需得提前備好木料。
陳興顯掐指一算,這得小半年的時間了,等第一批船出來都得到明年的三月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