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備軍慢悠悠的在呂宋修路,陸軍按計劃在進行訓練的時候,海軍可是沒閑著。
他們的目光,則投向了北方。
買賣城一戰雖說殺掉了近萬的倭寇,可這就完了?殺了我的百姓這就完了?
那群倭寇的屍體,戰後全部被拉到炮塔附近就地掩埋,在上麵豎起了一座高大的紀念碑。
此碑名為鎮倭碑,隻是那碑身卻無頭,就一塊方方正正的碑身。
上書“英靈永鎮”四個大字,下麵密密麻麻的刻滿了犧牲烈士的姓名。
而在百姓的口中這紀念碑則被稱為無頭碑,是用來鎮壓那些無頭貞子的。
以後每年的這日民間都會自發的紀念這場勝利,就叫無頭節。
無頭節的習俗就是這天男人們的腰間,都要掛滿紙做的人頭,圍著篝火載歌載舞。
還要上演勇士們追著無頭貞子狂砍的戲劇,可謂是熱鬧非凡。
可做完這些的陳興顯還是覺得不解恨,陳興顯又不是個愛記仇的人,有仇直接報才是他的性格。
而這麼多的倭寇,是不可能全部從倭國本土出發,這流求若是沒有倭寇落腳的據點,那才真是奇了怪。
於是海軍按照這個思路,從望山島開始逐漸向北,一個一個的摸排起了流求的島嶼。
譚淡定依然負責巡防寶南海峽,陳阿三則和孫和韻一人率領一支艦隊北上。
當下這兩支艦隊重建了望山島的哨所後,就開始分兵出發。
望山島原本守備軍隻在這裏放了一個連的兵力,定期有海軍戰船前來巡航。
可這裏作為倭寇的第一個攻擊目標,整個連的人全都壯烈犧牲。
當海軍官兵登島後,看到這百餘烈士的遺骸,全部被風幹掛在木樁之上。
“以後但凡遇到倭寇,全他娘的給我把頭砍下來,我要讓這群狗日的,永世不得超生”。
陳阿三咬牙切齒的對所有官兵下達了命令。
而這些早已眼紅的官兵,哪還用得著吩咐,以後倭寇隻要落入寶島之手,恐怕盡快自殺,才是他們唯一正確的選擇。
從最初陳興榮帶著老孫他們離開望山島,到現在的望山島被毀,可以說寶島一直沒有真正重視過望山島這個地方。
可現在不一樣了,望山島的南麵,是正在興建之中的寶北府。
所以這次望山島將被建設成永久駐防的要塞,不但有多達一個營的守備軍被部署在了這裏。
守備軍還在這裏部署了三艘海滄船,日夜不停的巡邏,一定要發揮出望山島作為北部屏障的功能。
孫和韻帶領著一個營的守備軍,前往望山島東麵的那個大島。
陳阿三則帶領著另外一個營的守備軍和老孫,直接奔赴那霸。
望山島東麵有兩組麵積較大的群島,孫和韻根據望山島的名稱,將這裏命名為望山群島。
果不其然當孫和韻的艦隊,抵達了望山群島中間兩座較大島嶼的時候,就發現這裏的情況不對勁。
這兩個島嶼組成的小型群島,外形頗像一個“八”字,又因兩島山多,因此一個被命名為南八山島,和北八山島。
按照王信瑞所繪製的海圖,這南八山島的居民不多,可北八山島是有一座規模很大的城鎮,而且還有港口。
望山群島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