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兵者,國之大事!(1 / 2)

之前中華陸軍在各處的作戰,是以鎮為單位。

但每個鎮也一次性也隻投入一個團的步兵在前線,另外一個團在訓練及準備支援,最後一個團在休整。

一個步兵團加上一個炮兵團,再加上一到兩個運輸團。

這才是陸軍的一個鎮,出動的最大作戰兵力。

當然這是為了保持持久戰,要是硬派三個團一起作戰也沒什麼。

那這個鎮最多打上三個月,就得撤下去全員休整。

必須有另外一個鎮前來接防。

海軍也一樣,一個巡洋艦隊和巡邏艦隊都是九艘戰艦的編製,但隻有三艘戰艦保持隨時可以作戰的能力。

這就是由訓練司都督孫和韻主持編製的,《中華軍隊輪換、休整製度》。

不管是一個艦隊,還是一個鎮,都有一個固定的周期。

一般一個周期持續三年,這也剛好是一個士兵服役的年限。

三個月的基礎訓練期,三個月的合成訓練期,一個月的演習檢驗期,六個月的作戰部署期,此後返回後方休整,準備第二輪作戰部署。

這是一個陸軍鎮的標準輪換、休整期。

而海軍則是六個月的艦船維護期,三個月的基礎訓練,三個月的合成訓練,和一個月的演習檢驗期,隨後才是六個月的戰鬥部署期。

接著海軍的戰艦就要在港口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準備展開第二次戰鬥部署。

不管是人還是裝備,都需要維護和休整。

也隻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源源不斷的保持強大戰鬥力。

別看陳興宗的南部戰區有十多萬的部隊,充其量也隻能有五六萬的戰鬥部隊在一線。

這還要十多萬的後勤運輸部隊,一直給其保障物資。

至於北部戰區的三個鎮,因為沒有那麼多的後備力量,因此各鎮隻能以團為單位,進行輪換和休整。

南部戰區十多萬的後勤運輸部隊,還隻是運輸這一環節。

若是加上情報司、【林阿鳳】、還有寶島的各大兵工廠、科學院、各大培訓軍官和士兵的學院。

等於南部戰區六萬人在前線作戰,後麵至少有二十多萬人為他們服務。

戰鬥兵力和非戰鬥兵力的比例,基本在四比一到五比一之間。

所以為何說,兵者,國之大事!

那真的是打上一仗,整個國家的力量和資源,都要被調動起來。

與南部戰區需要大量的計謀和後勤運輸部隊不同,北部戰區的作戰計劃則相對簡單許多。

第一寒地鎮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南,第一重裝鎮和第九輕裝鎮也是一路向南。

北部戰區進攻路線圖

東勝神洲的地理有些奇特,有一條長山山脈(落基山脈),從北州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南州的最南端。

這條長度達到上萬裏的山脈,將東勝神洲分為了兩個部分。

總體來說西部沿海的平原麵積較少,大都靠近海洋,而東部則是廣大的平原。

再加上北部戰區並沒有專門的後勤部隊,來保障物資運輸。

因此陳阿三的計劃,就是沿著長山山脈的西側南下。

依托海上的後勤船隻作為補給線,這樣比較省事,也比較省人。

如此導致北部戰區在北州的占領區,都是靠近沿海,呈現出一條狹長的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