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能讓西班牙人買到任何可以戰鬥的物品。
當腓力二世絞盡腦汁增加中州戰力的時候,西班牙國內的貴族們在幹嘛呢?
他們在和威尼斯的商人、奧斯曼的商人私底下接觸。
來自中華的香料和茶葉,進入地中海之後,一條全新的走私線路逐漸成型。
這也許就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打仗是國家的事,不管國家怎麼打,丟了多少土地。
貴族老爺們的餐桌上,可是不能降低一丁點的標準。
可中華目前就不一樣了,在中華誰能拒絕族譜單獨開一頁的榮耀?
中華正處在國運的上升期,上升的通道完全敞開,隻要你肯努力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一切都與陳興顯多年的兢兢業業分不開。
當中華三軍的腳步,踏上東南西北四大洲之後,要求陳興顯登基的請求,開始從中華各處衙門中飛來。
文官係統開了個頭之後,軍中的各處將領也開始跟上。
甚至連國內的百姓,也開始在報紙上到處宣揚。
報紙這個東西,在中華還隻有寶島一地的時候,就開始流行,是脫胎於衙門的廷寄。
隻是廷寄裏麵的內容都比較幹練,而報紙上則是五花八門。
不但有招工的告示,還有大宗商品的買賣需求等信息。
甚至還有一位筆名叫捌分酒的人,在報紙上開始連載自己的小說,專門記述陳興顯帶領中華開疆拓土的艱辛曆程,名為《大海盜:星辰大海之路》。
後來捌分酒覺得大海盜這個名字太過小氣,凸顯不出陳興顯的豐功偉績。
於是將這本書改名為《搶劫白銀數百萬,不如滅國一大片》。
很快這本小說就成為中華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大家如數家珍的討論著,這些年陳興顯帶領中華三軍,滅了多少個國家和部族,占據了多少的土地。
近日報紙上一片更是出現了一篇文章,《萬千百姓懇請陳大人晉皇帝位!》
此文一出得到了全體中華百姓的一致叫好,各種類似的文章也開始紛紛見報。
陳興顯的名頭眾多,但沒有任何一個稱號,能比得上“皇帝”更重要。
文淵閣裏眾多的大學士們,也開始討論起國號。
陳興顯在得知這一切後,他知道民意不可違。
但更多的人,則是在為自己和後代的利益附和。
陳興顯一直沒有稱帝,主要就是怕這些跟隨他出生的將領,缺乏進取之心。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隻要自己稱帝,那就得大肆封賞屬下。
一個個門閥士族就會迅速崛起,從而阻擋百姓上升階層的通道。
而陳興顯現在坐鎮寶南內城,將他們的家人為質,這些人還不敢輕易造次。
這個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的帝王,更沒有存國三百年以上的國家,這一切都是命數。
一個王朝就像一個人一樣,從青年時代的厚積薄發,到中年時代的一心求穩,再到暮年的回憶過去。
陳興顯隻是想,讓中華盡可能的保持對外擴張的勢頭。
盡可能為中華民族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但手下的這些官員和將領們,明顯開始著急了。
跟隨著陳興顯出生入死這麼多年的這群人,誰不想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誰不想自己百年以後的牌位,擺在祠堂裏最顯眼的位置!
就連遠在南澳島的陳家祠堂,現在陳興顯那個父親的牌位,都是擺在祠堂的正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