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大楚和大燕(1 / 2)

陳興宗這一路看,一路感慨。

“大哥對我還是很不錯的,這個北國是真的富庶,就是人口少了點!”

當他最後抵達蘇武城的時候,開始麵臨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個名不副實的第十一鎮,麵臨解散的危機。

首先是那三萬頭羊已經被吃完,送羊的那幾百人,被臧玉冰硬留了小半年後,也大都返回草原。

第十一鎮在冬天來臨之前,撤回了蘇武城休整。

當陳興宗抵達蘇武城的時候,第十一鎮已經返回一月有餘。

就連那幾百人的雇傭軍,整天也都嚷嚷著要回家。

賺這點錢,太特麼辛苦了,整整半年沒碰女人,不玩了......

陳興宗抵達北國之後,並沒有立刻登基稱帝,他和當初的王牧之一樣。

王牧之剛抵達天竺的時候,屬下都是以大人稱呼他,他也一直沒有做出改變。

大楚帝國的兵、官、百姓都是來自中華,不管換個什麼樣的人來管,這製度可不能變。

況且不管是大秦還是大楚,這軍中所有的軍官,還得是來自寶島的各大院校。

這所有的槍支大炮和彈藥,也得是來自寶島。

陳興顯對八大封國的軍官更是敞開大門,隻要是來寶島深造的各級軍官,一律免費。

大楚帝國的版圖,東臨大海、南抵黑龍江至北海一線、西抵鮮卑利亞汗國邊界、北麵也是大海。

廣大的北部地區,都是地廣人稀,六座一線排列的城池,也隻彙聚了五十來萬人口。

當陳興宗仔細查看地圖後,就斷定大楚帝國的最大威脅,是來自於西方。

鮮卑利亞汗國更西麵的羅刹國,才是大楚帝國最大的敵人。

對於南麵的草原部族,隻要堅持蔡良吉的一貫方針。

分化、瓦解、禁槍,誰露頭就聯合其他部族打壓誰就行。

近千年來,草原部族沒統一過幾次,但分裂卻是一直存在。

而與羅刹國作戰,最大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

六城中的下三城在適合通航的季節,可以依靠黑龍江快速運輸物資。

上三城則隻能靠馬車來運輸,還隻能是有限的幾個月。

據閆修倫所說,這北國剛化凍那個把月,泥漿都能有大腿那麼深。

在這種情況下,若想解決北國的問題,那首先就得解決路!

陳興宗一番考察之後,當下給陳興顯寫了一封信。

信中首先就是報個平安,然後是他為大楚采購的物資清單。

一條鐵路,一條橫貫東西的鐵路。

紅色為黑龍江,黃色為規劃鐵路

為了快速建成這條後勤補給線路,陳興宗打算分為三期建設。

第一期建設從堅河城到北海城的鐵路,貨物用船擺渡過北海。

從北海西岸到蘇武城的鐵路為第二期。

最後才是從堅河城一直抵達黑龍城的第三期鐵路。

三期鐵路,總長好幾千裏。

陳興宗在寶島錢莊的一百萬兩黃金和一千萬兩白銀額度,瞬間被用光,還不夠!

狗吃屎要趁熱乎,花錢也得趁熱乎!

萬一陳興顯哪天缺錢了,這到時候想花都沒處找去。

至於缺的錢,用毛皮礦產抵唄!

反正陳興顯不可能上門找親弟弟追債!

當這條北國鐵路線被修建完成之後。

沿著鐵路線會出現多少的城市?

又能增加多少的人口?

為大楚帝國定下國策之後,陳興宗便開始著手對軍隊進行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