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東巡的隨同人員很少,三司主官加上黃大勇帶的一個營兵力。

陳興顯為了避免勞民傷財,這出巡的人員規模也是一降再降。

可盡管如此還是有著上千人。

另外就是戰艦上要臨時給陳興顯改造房間。

總不能讓堂堂中華皇帝,隻睡三尺寬的床吧......

中華三年,七月七日,乞巧節。

曆時二十八天,陳興顯從寶南灣出發,終於抵達了北州舊金山城。

這一路馬不停蹄的趕路,讓陳興顯覺得分外舒服。

陳興顯不是錦衣玉食慣了的太平皇帝,他是從最底層一點一點打拚出來的馬上皇帝。

因此他沿路對居住和飲食都沒有特別的要求,隻要和戰士們同寢同食即可。

當陳興顯端著盤子和戰士們一起排著隊,吃著不那麼可口的飯菜。

然後坐下來拉著家常的時候,這些戰士們都感動得......

曆朝曆代哪有這樣的皇帝啊...

其實從陳興顯隻有二十人班底,一鍋土豆絲起家的時候。

他就硬性規定了,在軍中所有官兵的飲食一致。

雖說住宿是因為考慮軍官的安全問題被分開,但一鍋吃飯這個製度,一直被執行下來。

原本三十天的要求,光是抵達舊金山就耗費了二十八天。

這主要還是因為蒸汽機的持續性。

再好的設備也不能一直保持最大航速運行。

因此除了最初航行的第一天保持了一千裏的航程外,其餘都是在600裏到800裏左右的巡航速度行駛。

再加上給鍋爐輪休,保養等等,最終速度還是慢了很多。

但這已經是創紀錄的一次航行了。

這意味著在中華版圖內的跨大東洋航行,將從以往的兩個多月時間,縮短到一個月之內。

隻有不斷加強各處領土的交流,縮短交流的時間。

這各地百姓的凝聚力才會強,否則就會出現天高皇帝遠的情況。

當陳興顯抵達舊金山的時候,北州戰區提督孫嘉誠還在數千裏外的墨西哥城附近。

在錢思遠的陪同下,陳興顯對北州幾座主要城市進行了視察。

同時他也下令召集所有在東勝神洲,肩膀上帶花的將領,在八月十五前全部趕往地峽城。

肩膀上帶花的將領,是指總兵以上的軍官。

這一年多陳興顯不光是在對新戰法進行訓練,對軍官和士兵也開始采取軍銜製。

軍官由將官、校官、尉官,三層軍銜體係組成。

一等尉官一般擔任排長,二等尉官擔任副隊長,三等尉官擔任隊長。

一等校官擔任營長,二等尉官擔任副團長,三等尉官擔任團長。

一等將官擔任總兵,二等將官擔任戰區提督,三等將官擔任都督。

軍銜和職位並不是強製的歸屬關係。

就比如營長這個職位,可以由一等校官擔任,也可以由三等尉官擔任。

軍銜是一種確立軍中資曆的方式,特別是在戰時,一旦某支部隊的傷亡過大或是被打散。

則可以依靠軍銜製度,迅速團結在軍銜最高的軍官周邊,組建起一支臨時的隊伍。

為了區分軍銜,一般在官兵軍裝兩側的肩膀上,裝配有肩章。

尉官的肩章上圖案是狼、校官是豹、將官是虎。

在將官肩章的周邊,會繡上金色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