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行賄成為奴隸(1 / 2)

這種分封製度下的軍隊體係,和歐羅巴洲各國非常的相似。

這也是維持一個龐大的陸權國家,所不得不采用的方式...

曆來強大的陸權國家,軍隊的製度都非常的混亂,無法做到統一,因為各部必須要相互牽製...

這樣的軍隊體係,對外作戰還好,畢竟蘇丹每年都要征召部隊參戰。

可對於防守,就不能很快的組建出部隊,從而形成戰鬥力的時間也很長。

因此當張立在挨州開始登陸的時候。

埃及行省的部隊,才開始組建。

張立最初遇到的抵抗也非常的少。

後知後覺,是陸權國家的常態。

你來打我了!

邊關失守了!

我才能組建或調動軍隊去反攻。

這樣的後知後覺,注定了陸權國家在麵對入侵的時候,都是以局部失敗開始。

中華這樣的海權國家,和大明相比就是北方的草原部族。

戰爭什麼時候開始?

從哪裏開始?

都是由中華說了算。

一個蒂馬爾領主,根據土地大小,一般出一個到數十個帶甲騎兵。

一個騎兵的身邊,還要有幾個掩護他的步兵、仆人、馬夫等等。

所以在奧斯曼和歐羅巴洲,一個騎兵並不是指一個騎兵一匹馬。

而是指圍繞這個騎兵作戰的,一群人。

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之所以強大,也是因為蒂馬爾製度在激勵著士兵。

你說若是一場大戰之後你立了功,然後蘇丹給你封上個幾百畝土地,從而讓你過上,人上人的日子。

那你是不是非常的想立功,作戰也就更加勇猛。

但他們的戰鬥力,和職業化的中華軍隊相比,還是有著巨大的差距。

張立的前鋒營完成登陸之後,奧斯曼在這裏臨時召集起來負責防守的民兵部隊。

已經被西洋戰區戰列艦的炮火擊潰。

耕地越多的地方,蒂馬爾領主越多,能召集的軍隊也就越多。

挨州這裏都是沙漠,所以蒂馬爾領主也非常得少。

直到張立的前鋒營,在十多日後飲馬地中海。

來自埃及行省的上千個蒂馬爾領主,才組建起一支數千人的軍隊。

這時挨州失守的消息,終於傳到了奧斯曼蘇丹先知三世的耳中。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中華怎麼會向我們進攻呢?”

“我們可是他的盟友,我剛和他們的皇帝陳興顯,簽署了互不侵犯的條約!”

“這怎麼可能呢!”

先知三世握著戰敗消息的手,一直在顫抖。

一句句不可能從他的口中,不斷發出。

他是百撕不得騎姐...

陳興顯來找他簽訂這個合約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合約的簽訂,就是為了撕毀?

這時站在下麵的大維齊爾開口了:“蘇丹陛下,看來中華的陰謀,在條約簽訂之前就開始了!”

“我們必須立刻派出精銳的近衛軍!”

大維齊爾是奧斯曼帝國的官職,相當於大明朝的內閣首輔,中華的總理大臣,居文官之首。

如果說奧斯曼帝國和我們曆史上的哪個朝代最像,那也隻有大唐。

大唐戰神李靖,遠途奔襲,一舉攻滅突厥。

西突厥一直向西遷移,最終形成了奧斯曼帝國。

一個遊牧民族創建的帝國,如何能持續開疆拓土,那一定得學習擊敗他的敵人。

那就是大唐帝國...

大唐帝國的特點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包容。

他們包容一切外族和文化宗教,但也包容出了安祿山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