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1 / 2)

中華和奧斯曼爭論的焦點,是北非各省和愛琴海附近的島嶼。

奧斯曼帝國的大維齊爾非常務實。

他見到許仕林的第一句話就是。

“偉大的奧斯曼帝國蘇丹陛下,尊重挨州百姓的選擇,他們可以過上自己更加向往的生活!”

這個世界上,所有割讓土地的外交辭令有幾百種,但絕對不會說“割讓”這兩個字!

你可以賣啊!

你可以可憐對方地寡民稀,土地不夠啊!

你可以讓對方晾曬貨物啊!

當然你也可以尊重當地百姓的意願,讓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所以外交辭令的藝術成分,是非常之高的。

起碼...

有好幾層樓那麼高!

為了配合這次外交談判,南歐戰區的一個重裝鎮,也開始從趙北城向東進攻。

試圖沿海將戰線推進到埃及行省附近。

自古以來,哪有停戰的時候,雙方簽訂的停戰條約。

不都是一邊打一邊談,談完了才簽訂的合約。

簽訂了合約之後,雙方才不打...

千萬別相信用嘴可以談出什麼子醜寅卯。

戰場上打下來的每一尺、每一寸土地,才是合約上的一滴滴墨水。

空口去談判的結果,隻會得到一張白紙。

許仕林座船上的辦公室裏,就掛著陳興顯的親筆手書。

“三軍大炮的射程,才是中華版圖的邊界!”

這也是一代代鴻臚寺外交官員的外交準則。

“北非的百姓,也需要主宰自己的命運!”

許仕林對大維齊爾的第一句話非常滿意,他笑著說出了自己的第一句話。

大維齊爾意味深長的也笑了笑。

“塞浦路斯島上的百姓,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克裏特島上的百姓,也需要做出選擇!”

許仕林要北非各行省,大維齊爾則要中華占據的半個塞浦路斯島和克裏特島。

雙方雖然都未明說,但事實上認同了對方的訴求。

中華南歐戰區的進攻部隊,隻有一個重裝鎮一萬八千人。

北非各行省卻還有著五六萬的部隊。

可大維齊爾還是選擇了放棄。

這個時代軍隊的數量,是個謎。

就比如奧斯曼帝國用十二萬人包圍維也納的那次戰鬥。

其實這十二萬人裏是包含了輔助兵種、後勤兵種、仆從軍、以及雇傭軍的。

真正屬於奧斯曼精銳的近衛軍,數量也就三萬多人。

在中華統計戰場數字的時候,隻計算在前線的將士,從來不去計算其他的輔助兵力。

若是加上輔助兵力,為南歐戰區這個重裝鎮服務的軍隊可多了去了。

沿路保障後勤的多個守備區、多支運輸艦隊、第一運輸鎮的兩個團。

那這參戰的人數,輕輕鬆鬆就能翻上好幾番。

打仗有時候真的別去看紙麵數字,要庖丁解牛般去了解背後的真相。

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曹老板投入了三十萬軍隊,卻被五六萬孫劉聯軍打敗。

曹老板這三四十萬軍隊,有剛剛歸降的荊州兵十來萬人。

再去掉守衛糧草和後勤線路的兵馬。

真正能與孫劉聯軍作戰的精銳,也就十來萬人。

依靠水路快速機動的孫劉聯軍,其實是在一打二,而不是一打六。

至於三國演義裏曹老板的八十三萬大軍號稱一百萬,那隻是小說,可千萬別被誤導了。

所以奧斯曼埃及行省的這五六萬人軍隊,大維齊爾心裏明白,能夠作戰的精銳真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