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三重工業基地(1 / 2)

總理各處事務衙門遷往檀香山群島之後,眾多的官員和他們的家屬也隨同遷移過去。

隨著挨州的戰略投資展開,寶島的重工業和商人也開始部分向挨州轉移。

原本九百多萬人口的寶島,大量的房屋和資產就閑置下來。

當商品的供應大於需求...

中華的第一輪經濟危機,悄然來臨。

首當其衝的便是中華經濟、政治、文化、軍事中心,寶島省。

當房產的價格下跌之後,其他錨定房產價格的商品,也同步開始降價。

百姓的消費觀念,就是買漲不買跌。

越是房價上漲的時候,買得人越多,降價了反而都紛紛捂緊了錢袋子。

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開始大量滯銷。

隨之而來的,這些工廠的股票價格也開始下跌。

人們越跌越拋,很快許多工廠的現金流,就開始出現問題。

寶島的工廠也開始出現半停工或停工的狀態。

工廠主欠工人的薪水,百姓沒有錢花,自然就開始生事。

根據兵馬司的統計,近期各種犯罪率直線攀升。

甚至這些討薪的工人,還圍堵了當地的官府衙門討要說法。

而這場經濟危機,也從寶島開始向北方六省和南洋各省蔓延開來。

總理大臣王信瑞,陷入了百姓們的口誅筆伐之中。

當經濟危機有愈演愈烈的情況之下,陳興顯卻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經濟有他自己的規律,不管是上行還是下行都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隻要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利潤,也就是不等價交換,就一定會出現生產過剩。

隻要有工廠的國家,生產過剩就一定會帶來經濟危機。

當然了古代沒有工廠,也就沒有經濟危機,因為那特麼叫起義......

說白了,寶島、北方六省、南洋各省,就是工廠太多、人太多了。

城市也太多了,房產也太密集了,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而自東勝神洲戰役後,中華全軍再未進行過大規模的戰事。

南歐戰區和北歐戰區一共才七個鎮的兵力,打的還都是短平快的戰爭。

東勝神洲那種對峙數年的大規模戰役,導致這些工廠的訂單大增。

八大封國之後,這些工廠的訂單又再度大增。

訂單增了就擴建工廠、發行股票、增加杠杆,好撬動更多的資金。

但隨著軍方的訂單下降,八大封國的大宗訂單消失。

這些工廠的產出就無法及時被消耗掉。

所以寶島房價的下跌,其實隻是一個導火索。

這輪經濟危機的真實原因,還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麵對經濟危機,陳興顯沒有祭起發動戰爭這麵大旗。

中華占據的這麼多土地,絕對能消化掉這場危機。

而現在這場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還遠遠不夠!

任何一個農耕國家的工業化之路,都是在剝削農民的情況下進行的。

中華的工業化之路,則不然。

在陳興顯的帶領下,中華是靠一場場對外戰爭的掠奪,完成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農業、畜牧為主的第一產業;以工廠為主的第二產業;以貿易、民生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

這三個產業在中華的經濟結構中,分布得極為不合理。

中華太過於依賴第二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