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老莫,我想吃魚了!(1 / 2)

中華十一年八月,被中華訓練了三個月的葡萄牙共和國陸軍。

在葡萄牙南部小城博爾代拉一代登陸。

共和國陸軍很快便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各座城池紛紛宣布自己為不設防城市。

葡萄牙百姓對腓力二世的統治早已不滿。

這幾年西班牙陸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

這戰爭稅是收了一輪又一輪,再豐滿的羊毛,也禁不住這麼一直薅...

以前老羅在葡萄牙就是小打小鬧。

今天殺一個收稅官,明天搶一個物資點。

可這一次葡萄牙共和國陸軍,卻是攜龐大的實力歸來。

當這支軍隊出現在葡萄牙之後,西班牙王國的戰事,開始發生連鎖反應。

西班牙南部被強征修建要塞的勞工,也發動了起義。

民力這個東西,為君者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陳興顯領導下的中華陸軍,這些年都是在沿海地區作戰。

那些深入內陸的戰鬥,都交給了各大封國和盟友。

中華不是打不起,而是陳興顯在珍惜民力。

歐羅巴洲陸軍的七個鎮,近十二萬人,就是陳興顯設定的上限。

自從那次經濟危機之後,陳興顯也開始逐步降低軍費的比例。

將更多的稅收,投入到國內和民生相關的建設之中。

比如興建更多的夫子學堂和中醫堂。

隨著國力的增加,陳興顯這時才有資金開始義務教育。

其實中華的識字率不低,百姓們在解決掉吃喝的問題後,也都有閑錢送孩子去學堂受教育。

所以陳興顯第一步的義務教育,就是由官府承擔所有上學費用的年限,設定為六年。

六歲入學,十二歲畢業後,在民間這年紀就算成年了。

而教育的普及,也能讓原本由士大夫階層掌握的學習、科舉權利,向民間轉移。

中華各地的鐵路完成基本的線路後,各地百姓每年服勞役的時間,也一直在縮減。

而腓力二世為了盡快修建完大地海峽北岸的要塞,可是一波又一波的征用百姓。

這些勞工的起義,是西班牙戰敗的連鎖反應之一。

之二便是以尼德蘭為首的北方低地七省,在中華的支持下,再度發生了叛亂。

北方七省的商人,為了自己賺錢能落進自己的口袋。

可是一直在找尋各種機會,擺脫西班牙人的統治。

雖然中華作為曾經的盟友,放棄過他們。

尼德蘭各省也明白中華這是在利用他們。

可小國的命運就是如此,不被中華利用,也得被別人利用。

(北方低地七省,其中最大的省份叫尼德蘭省,也是現在荷蘭的基礎)

身處歐羅巴洲這場大混亂中,想明哲保身是不存在的。

北歐戰區對丹麥動手之後,尼德蘭人就明白。

作為炮灰,他們不得不再次和中華合作...

三場內部的叛亂接踵而至...

中華三軍都督府指揮下的,三個方向戰鬥也同時展開。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沉默了近一年的南歐戰區和北歐戰區,開始了新一輪的地麵攻勢。

北歐戰區的主要戰場,自然是英格蘭方向。

這次跨過長城向北的進攻,可不是摟草打兔子。

而是要一鍋端。

南歐戰區則從趙北城和魏北城出發,同時發動了兩場登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