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鬱率領的大燕帝國陸軍重裝第一鎮,在全部登船之後將前往人川。

與此同時,在雙馬島上的大燕帝國陸軍重裝第二鎮也在登船,他們的目標是斧山。

大趙帝國陸軍重裝第一鎮的目標是江源;重裝第二鎮的目標是光州。

三軍都督府內,孔捷負責統一指揮高麗戰場。

他一共可以調動十個重裝鎮的兵力,但他第一輪隻出動了四個。

“殿下,四個鎮的兵力,在三日後將全部到位...”

孔捷將代表這四個鎮的兵棋,推到了上述四個位置。

陳維濟和眾人都圍在沙盤旁邊。

“嗯,告訴這四個鎮的總兵,誰要是打快了,孤可是要責罰的...”

由陳維濟主導的戰略計劃,其中第一步就是調動大明的軍隊。

按照中華傳統,任何一場戰役的第一戰,一定要打擊敵人的必救之地。

高麗就是大明不得不救援的戰略要地...

數日後,北平紫禁城。

“主子,高麗急報!”

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伸手擦了擦額頭上並不存在的汗水。

滿臉焦急的表情,跪在萬曆的腿邊,給他輕揉著關節。

原本應該是兵部上報內閣的事情,因為萬曆不上朝隻能由魏忠賢將消息傳給他。

大明亡於黨爭,而始於萬曆!

從洪武大帝開始,老朱家的人就都是情種。

萬曆皇帝因為偏愛鄭貴妃,以至於他想冊立他和鄭貴妃的兒子為太子。

但此舉卻違反了祖製,按照朱元璋留下來的祖製,大明朝君王的傳承是立嫡立長。

有嫡子這自然無話說,但無嫡子就得立庶出的長子。

萬曆皇帝的皇後因習慣性小產,導致萬曆沒有嫡子。

而他和鄭貴妃所生,是庶三子。

庶長子的母親出身低微,隻是一個宮女,萬曆機緣巧合之下,才種下龍種。

總之這場國本之爭,讓萬曆皇帝身心俱疲,由此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日子。

腿疾加上和大臣鬥了許多年,精神抑鬱。

他也樂得在宮中逍遙...

其實所謂的國本之爭,就是因為錢。

什麼立長子還是三子為太子,那他媽的都是借口。

萬曆皇帝實際上是想突破祖製,加強皇權,也就是加強自己的權力。

陳興顯和朱元璋同樣是開國之君,他們是整個國家的締造者,也是製度的規劃者。

他們親手做出了一個大大的蛋糕,然後一刀一刀的,將這個蛋糕切開分給了各個階層。

有明一朝,商稅是固定的三十抽一,比例是相當的低,中華可是逢十抽一。

這是洪武大帝開國之初定下的規矩。

這個製度下的文官階層和背後的士紳、地主,已經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萬曆皇帝想突破祖製,雖說隻是找個兒子接班。

但文官階層,萬一這次妥協了。

萬曆皇帝日後,開征個礦稅?

或是加征個商稅呢?

那損害的是誰的利益?

當然是這些滿口之乎者也人的利益。

百姓混口溫飽都成問題,他們不會去做生意,也不會去納商稅。

他們更沒有錢去開私礦,也不會去交什麼所謂的礦稅。

大明的礦稅收不了、商稅又收不高,那就隻能收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