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沒有真正贏家的戰爭。在這一戰中,道天觀觀主,以及與聖徒分道揚鑣的苦行僧重傷垂死,襲擊觀龍寺的三大掌教力竭,負傷而退,靈山遭到神殿猛烈圍攻。
看起來道門的損失並不大。除了為數不多的一些鎮守山門的執事,以及年輕弟子在最先的交戰中喪生之外,並未再出現其它的傷亡。最為嚴重的,當然便是觀主重傷,道門底蘊其實並未受到太大動搖。
而相比起來,神殿、觀龍寺的損失則要慘重許多。前者去往無盡山脈的千人武士軍團覆滅,七位殿主有兩位永遠留在了那個已然被毀滅的地方,回來的五人皆受到了難以痊愈的重創,封鎖靈山的另外兩位殿主也是如此;後者三十六血僧、三百降魔僧全部喪生,無塵無束兩位主持身受重創,險些沒能離開,三名寶僧葬身山脈,就連世間第一人聖徒也本心魔化,受了不輕的傷,還有鎮守寺門的五名寶僧受創,護寺大陣瀕臨破裂……
綜上所述,這一戰道門毫無疑問在明麵上占了上風。如果西西最後沒有被抓走,甚至還可以說贏得了這一戰,但,戰場的占優,並不就意味著真正占優,事實上,這一戰下來,道門的處境已經極其堪憂——神殿及其下屬神苑、帝國錦衛對靈山的封鎖,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在這數年期間,即便已經很清楚遲早會完全站到帝國對立麵,但道門也始終還是選擇了步步忍讓,從未主動挑起中頂階層的爭端。
因為一旦這個層麵產生不可逆轉的激烈紛爭,便意味著走到了最後,也是最壞的一步——道門與帝國徹底決裂,正式成為敵對關係,從此不僅要承受帝國官方、觀龍寺、神殿三方的聯手打擊,更要承受來自民間的種種輿論壓力,被扣上反賊等根本就是汙蔑的帽子。
自從這片東方大陸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君王的帝王便一直在各朝各代的潛移默化中提高,最終在太祖時期形成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早已成為世人普遍接受認可的主流觀念,根植人心,堅不可破,不臣服於皇權者皆為異端、亂賊,所以即便市井間尊崇、信奉道門教義的人很多,但當兩者產生碰撞、矛盾時,絕大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皇權,相信帝國。
最簡單的一點,便是近萬年以來,不管是烽火亂世也好,還是太平盛世也罷,人們一直是在君王的號召下守衛,或者建設家園,所以他們有什麼理由不去信賴以皇權為主宰的帝國機構?換句話說,你有什麼理由因為自己,便讓芸芸眾生站到你的陣營,用弱小的身軀去抵抗皇權的力量?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它一直都是刻進無數人心底的存在,即便你不認可,即便你認為世人愚鈍,但,一旦你試圖“叫醒”你所認為的愚昧的人,首先向你發出討伐之聲的往往便是他們,你根本無法將之扭轉過來。
道門便沒有絲毫辦法,所以盡管身為受害者,但既然在皇權前選擇了反抗,成為帝國的敵人,自然也就成了世人眼中的反賊。
靈山腳下一戰,神殿、錦衛大軍退去後,道門天觀便徹底關閉觀門,不再有任何人下山。隨著明理明衝二人萬裏迢迢趕回來幫助三掌教主持大局後,整個帝國內的絕大部分道觀,也都相繼關閉了觀門,避世不出。
果不其然,當帝國精銳軍團中的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三大王牌軍團,殺氣騰騰的相繼往靈山方向開拔的同時,道門天觀要造反的消息,也飛速在帝國各地傳遍開來,一時間,各地開始有討伐聲先後響起,有“激進者”更是三五成群的來到各地的道觀前,對著緊閉的觀門痛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