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
14世紀末,李氏王朝取代高麗,將國號“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等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選取新國號為“朝鮮”。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
朝鮮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朝鮮由於遭到後金和日本的攻擊而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
中國對朝鮮自然不能再次采取在日本的掃蕩策略,對朝鮮的百姓還是要以剿撫並重。
中國軍隊除了從陸上進攻之外,濟州島、對馬島集結的海軍也出發了。
這次海戰,中國軍隊在朝鮮半島登陸的地點定在江華島。
江華島是位於朝鮮半島西側中部江華灣的一個島嶼,正好處於朝鮮半島的中部,漢江和臨津江的入海口,大致的位置在另一時空裏的南北停戰線略偏南一點的位置,與朝鮮李朝的都城漢城隔海相望,距離約五十公裏,而海峽的寬度僅一公裏多。離平壤也不過二百多公裏。
全島麵積422平方公裏、多丘陸,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等農產品,島上的人口大約有一萬五千餘人。
在朝鮮的曆史上,江華島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說是僅次於首都漢城的地方,甚致超過了另一個重要城的城市平壤。
在1232年蒙古侵入朝鮮半島,當時的高麗王朝就遷都江華島去躲,並且在島上修建了高麗宮,而從此也開始了這樣一個先例,一但遇到危險,朝鮮王室就都會躲到江華島去。
後來清廷二次進攻朝鮮,1627年的“丁卯胡亂”,1636年的“丙子胡亂”,朝鮮李朝的王室也是逃到江華島去躲避。
因此也可以說,江華島是朝鮮王宮傳統的避難所。
隻不過那一次也都沒躲過去,朝鮮最終依然還是被蒙古、清廷征服。
說穿了還是那句話,實力決定一切。而到了近代,日本侵略朝鮮,就是從江華島開始的。
中國軍隊跨海入朝,首先以江華島為目標,對朝鮮李朝王室的心理打擊自然十分沉重,另外從戰略價值上說,江華島是一個島嶼,雖然海峽很窄,但畢竟是四周環海,而朝鮮李朝的海軍實力基本可以無視,同時江華島離平壤和漢城的距離都不遠,因此也可以做為中國軍隊跨海入朝的一個前沿基地。
艦隊來海上行駛了三天,進入了江華灣,而江華島也出現在眼前。
根據情報司發回的情報,江華島屬於丘嶺地形,海岸線比較陡峭,平緩的海灘並不多,而且在江華島的外圍,還分布著十幾個小島,中國軍隊對這一帶的海域並沒進行過勘察,因此大型戰艦也不敢輕易駛進,隻是遠遠的停在江華島的外圍下錨,然後放下小艇,在六艘護衛艦的掩護下,向江華島劃去。
江華島是朝鮮王朝的避難所,而且最近的一次就在十幾年前,還有朝鮮的行宮,因此在江華島上除了居民,並有二千士兵把守,在沿海也修建了一些防禦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