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國多山,其國三麵環山一麵環海,憑高山天險與大楚隔一線相望,雖有天險阻絕但也改變不了南詔隻是偏安西南一隅的小國,而鄰國大楚卻占據著中原萬裏沃土,國力之強盛除北漠之外幾乎無人可敵,南詔若非有琅琊群山與之相隔怕早已被大楚這隻猛虎吞噬。
此時琅琊山金峽關外一支鐵騎悄然靠近,南詔國門金峽關立於琅琊絕壁,隻有一條細窄的棧道可進出關口,為易守難攻之勢,不過如若突破這金峽關南詔再無險阻之處,所以南詔視金峽關為生死關把守,駐軍是南詔國最精銳的部隊金吾衛。
南詔本是大楚的附屬國,兩國此前交好之時金峽關並非由金吾衛把守而是由次一等的白羽軍,但大楚舊皇於一年前駕崩由四皇子繼位後迎來轉變,四皇子並非順位繼承而是逼宮奪位,南詔國國王與太子交好,太子繼承大統後四皇子蠢蠢欲動,最終在玉津城起事,四皇子早有預謀並準備了萬全之策,大楚百官被四皇子收買大半,四皇子先前與楚皇馬背上平天下,軍中親信頗多,又以太子被奸臣蒙騙為由要清君側,太子雖有心提防,但太子畢竟根基不穩,在軍中可調的人馬實在有限無法攔住這頭野狼不得不求助南詔國,南詔國毅然發兵協助,鎮壓四皇子。
但最終仍四皇子登基,太子下落不明,不過四皇子對外稱太子被南詔挾持帶走,穩穩地坐上了大楚皇位。
南詔國國王知道四皇子得位不正,皇子奪嫡期間幾番遞交外書予太子並借兵助太子早登大統,四皇子當上楚皇後對此事不滿愈甚,反正太子現在下落不明,就借南詔曾助兵太子把鍋推給南詔,小小南詔居然敢沾染大楚國事,此實是大不韙,四皇子登基後平定朝事便著手向南詔邊關派軍,勢要將南詔扼於虎掌之下,一來南詔不服自己需要用武力使之臣服,二來四皇子奪位時曾把太子失蹤推於南詔,為表自己清白要在南詔尋回太子,太子未歸時由自己代為楚皇等太子回歸定會禪位於兄長。一時間朝臣便在四皇子威逼利誘下恭賀楚皇登基,蹉跎了幾月,四皇子待政權平穩之時便大手一揮派兵南下。
南詔王得到四皇子即位消息之時便派金吾衛增援金峽關,他知道這頭狼要撲過來了,兩國關係開始變得緊張。
琅琊絕壁棧道相通大楚黑水城,不久,黑水城內除邊關守軍外又拔來了一支萬餘人的鐵甲軍,此軍旗幟上印著一隻獅頭虎身的奇異猛獸,甲胄上也是隱隱有銳光出現。
“是獅虎軍!看來是要起戰事。”黑水城中有百姓認出這支部隊,惴惴不安的說道,大楚有四支精銳軍隊,一支是駐守在北關的鎮北軍,一支是在東南海域巡防的禦海衛,皇城中楚皇親衛騰龍軍,還有一支就是派來攻打南詔的獅虎軍,四皇子奪位時獅虎軍便是他最信任的部隊,因為獅虎軍元帥是他的親舅舅裴凶虎。
鎮北軍以騎兵為主北抗漠中胡人,禦海衛則是靠船堅炮利抵禦海寇,禦龍軍以內家高手組成為楚皇收集情報及護衛楚皇安全,而獅虎軍以步戰無雙如獅虎般咬住獵物不鬆口聞名。
金峽關內,守關將軍溫不壽拿著前線探子探來的消息愁眉不展
“黑水城一萬獅虎軍已至,看來他們真是打算啃下我南詔。”
金吾衛統領穀風調卻看起來淡定許多
“琅琊絕壁就一條棧道,就算獅虎軍人再多也要分批次進關,何況金峽關我們經營許久,溫將軍也明白若無攻城器械僅憑人力絕無破關的可能”
溫不壽聽穀風調如此分析眉頭倒也舒展幾分,他守衛金峽關良久,也清楚金峽關道窄路陡,是易守難攻之地,車馬行進均是萬般困難,更別說運輸雲梯,撞車等攻城器械等大物件,而金峽關本就是鑿山而建若無攻城器械刀槍劈砍沒個十年八年是別想破了這與琅琊絕壁連為一體的關口了。
但戰爭即將來臨溫不壽也不敢完全放寬心“都給我打起精神來,斥候也分散到棧道密林中去,一有獅虎軍發動的消息趕緊上報。”溫不壽命令道。雙方在邊城囤軍,戰火一觸即發容不得溫不壽這個守城將軍馬虎,戰爭的箭弦始終緊繃,他也不知道黑水城的獅虎軍會怎麼走第一步棋,隻能早做部署見招拆招。
南詔國的危機漸漸靠近除了金峽關,南詔國皇城也散布出一絲危險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