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史-中國近代史(1 / 3)

1.鴉片戰爭導火線:19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林則徐組織彙編《四洲誌》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2.1842年8月,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國可派駐領事 ⑤中英協定關稅

5.《南京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我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進入舊民主革命時期(反帝反封建)

6.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其中兩位救亡圖存的人物:①林則徐 ②魏源,著有《海國圖誌》,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

7.第二次鴉片戰爭,加快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與英,法,俄簽訂了《天津條約》。《天津條約》的內容: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 ②外籍傳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 ③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往來

(2)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①增開天津為商埠 ②準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 ③割九龍司給英國

8.中法戰爭大敗法軍,但清政府以勝求和於1885年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使法國打開了中國西南門戶,並取得中國修築鐵路特權

9.甲午中日戰爭(1894年-1895年)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馬關條約》的內容:①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兩億兩白銀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沿著內河注入以上各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商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10.八國聯軍侵華。1901年簽訂了《辛醜條約》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1.反侵略戰爭失敗原因:①社會製度的腐敗 ②經濟技術的落後

12.義和團運動豎起\"扶清滅洋\"的大旗

13.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領導)是農民階級的運動,掌握興起的標誌和由盛轉衰的事件

革命綱領《天朝田畝製度》

意義: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的強烈願望望,但隻是空想,無法實現。

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製度的衰落與崩潰,揭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

14.1859年,洪仁軒頒布《資政新篇》,這是中國人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迫於當時形勢,並未真正實行

15.19世紀60-70年代(洋務運動)

目的:維護清政府封建統治

核心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口號:前期\"自強\",後期\"求富\"

16.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①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徹底變革腐朽的封建製度,統治者觀念固步自封。封建軍隊體製不適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運用 ②西方列強不希望中國富強,因而阻撓中國的發展 ③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 ④中央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

17.1898年6月戊戌變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

18.嚴複《天演論》宣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戊戌變法提供了思想基礎

19.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華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標誌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