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軒轅證道 三皇圓滿(1 / 3)

第二十六章軒轅證道三皇圓滿

蚩尤被擒,大局已定。

蚩尤此人被後土娘娘加持巫力,即使赤精子也奈何不得,但是天道奇妙,唯有人皇聖劍可殺。蚩尤卷入人皇之位的爭奪,與軒轅結下因果,何當軒轅將其殺死。

於是給蚩尤戴上枷鎖,滅殺其於冀州中部的黎山之丘。蚩尤銅牆鐵壁,普通刀劍奈何不得,兵士驚恐,軒轅大怒,望著得意洋洋、哈哈大笑的蚩尤,朝普陀島一拜,禱告道:“弟子開殺戒了!”

說完,拿起屠巫劍將其砍成兩段,頭、身分家。

但是害怕蚩尤有秘法可以不死,軒轅命人把他的頭埋在了東平壽張的闞地,墳高七丈,當地人每年十月祭祀的時候,都有赤氣直衝天際,被稱為‘蚩尤旗‘;把他的身體埋在泰山南麵的巨野。

蚩尤身上的枷栲,取下來後被拋擲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後來化作一片楓樹林。

隨後,軒轅帶領部族乘勝繼續追剿蚩尤部族和炎帝魁隗氏部族,又殺死了魁隗氏九世孫誇父。繼而東征東夷少昊部族。少昊大酋長風清率部族投降。接著又北征燧人氏後裔的支脈薰粥族,將他們北逐至蠻荒之地。

曆經三年時間,軒轅平定四方,威震百氏。但是炎黃聯盟卻出現了空前的危機,由於炎帝薑榆罔分屬正統,但是軒轅戰功卓著,而且已經響遍人族,威望極高,由此人主之位開始變成雙方爭奪的焦點,也引發了一場戰爭,即為著名的阪泉之戰。

延慶西北十五裏有阪山,阪山下有阪泉。延慶、懷來這道川,統稱為“阪泉之野”。軒轅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圖騰的部落為前驅,雕、鶡、鷹、鳶為圖騰的部落為旗幟。

“熊、羆、貔、貅、饕、虎”六部軍隊在阪泉之野與炎帝擺開戰場,六部軍隊各持自己的崇拜物為標誌的大旗,軒轅作為六部統帥也持一麵類似“大纛”之旗,列開了陣勢。

首先,炎帝薑榆罔在軒轅沒有防範的情況下,先發製人,率兵以火圍攻,使得軒轅城外經常濃煙滾滾。遮天蔽日,應龍帶人用水熄滅火焰,軒轅帥兵將薑榆罔趕回阪泉之穀,囑手下士兵隻和炎帝鬥智鬥勇,不傷其性命。

在阪泉河穀中,豎起七麵大旗,擺開了星鬥七旗戰法。炎帝火戰失利後,麵對星鬥七旗戰法,無計可使,一敗塗地,躲回營內不敢挑釁。

軒轅仰慕炎帝的醫藥和農耕技術,決心與他攜手創建文明國家。他在炎帝營外擺陣練兵,千變萬化的陣法層出不窮,星鬥七旗陣,讓炎帝薑榆罔的士兵看的眼花繚亂,在長達三年多的操練中,使各部的戰鬥力逐漸增強,而炎帝薑榆罔利用崖頭作屏障,隻能觀望陣勢。

然而,軒轅在這三年多的時間內,一邊以星鬥七旗戰法練兵做掩護,一邊派人兵日夜掘進,早將洞穴挖到炎帝營的後方。

忽一日,黃帝兵將突然竄出,偷襲了炎帝營,活捉了炎帝,俘虜了兵丁,至此炎帝部落歸順,天下大局已定。

薑榆罔自知無力與軒轅氏抗爭。考慮到百姓的安危禍福,隻好仰天長歎,答應讓出帝位。

軒轅氏大酋長軒轅正式稱帝,以涿鹿為都,國號黃帝,帝號為“芒”,所以又叫“姬芒”,史稱黃帝軒轅氏。

因為居住於軒轅之丘,所以政權號稱軒轅氏。這時實際上是第三任軒轅氏軒轅,軒轅政權在其祖父時代建立,在軒轅手上發揚光大。

黃帝軒轅降封炎帝薑榆罔為諸侯,將他封在洛水盧氏城(今河南三門峽市盧氏縣)。薑榆罔不肯受封,棄爵率家人遷徙江南,後定居於湖南茶鄉(今湖南株洲市茶陵縣),以醫為業,救死扶傷,深得當地百姓厚愛。

薑榆罔病逝於茶鄉,當地百姓感念他救死扶傷的美德,仍以帝王之禮將他厚葬於霞陽,初稱炎帝塚,後世改稱炎帝陵。陵址在今湖南株洲市炎陵縣霞陽鎮。

薑榆罔二十二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七年,於黃帝軒轅氏政權帝芒元年(戊申。前4513)被罷免,後徙居江南行醫二十年病逝,終年六十八歲。尊號炎帝。

軒轅成為天下共主,但是各地依舊有大大小小的叛亂,每次軒轅都會親征,並將蚩尤形象繪製於戰旗之上,昭示四方難以教化之地,告誡那裏的部落不要忘記蚩尤作亂的教訓。

黃帝的足跡東到渤海,登丸山和泰山,西邊到崆峒,登雞頭山。南到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北邊驅逐葷粥,與各部落首領在釜山合符(符又稱符節、符信,多以竹、木、獸皮、玉、骨等為材料,製成後一分為二,供持有者雙方相互印證,也就是合符)。

他在涿鹿的廣平山下建立都邑,周圍守衛著軍隊;用‘雲‘來命名官員的職位,設五種官職分別管理天、地、神、祗和物類,使各司其序,不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