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是呢,築京觀這種事情,好像是為了炫耀什麼吧?”
李樂提到這三個字眼,難免打了一個寒戰!
韓旭接過了話茬兒,“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你們聽說過這兩句詩吧?”
李樂與橙子上學時可不是什麼好學生,都是一臉尷尬,橙子要好上一些,“前麵那句沒聽說過,但是後麵這句太耳熟了!一將功成萬骨枯!寫的太好了!”
“那你知道這句詩是誰寫的嗎?”韓旭沒著急下車,而是跟兩位死黨同事普及起了相關知識。
“我說旭啊,你就別賣關子了唄,”李樂恨不得把韓旭的腦瓜子敲開來看看,裏麵究竟還藏了多少東西。
韓旭接著說道,“這兩句詩出自晚唐詩人曹鬆,這人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這兩句詩卻很有水平。你們知道他是在什麼時候寫出來的麼?”
“啥時候?”後座上的橙子很配合地問道。
“曹鬆是在路過安史之亂的舊戰場時,看到那遍地屍骸與京觀後,有感而發,才寫出了這句千古絕唱。
其中的京觀就是古代最最殘忍且恐怖的戰場建築。
夏國曆代王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亂世多而盛世少。
史書上記載最多的就是戰爭,一提到戰爭,就不得不提到京觀。
所謂京觀,簡單點兒來說,就是將敵人的頭顱,或者是屍首堆積起來,然後蓋土夯實,從而建成一個非常巨大的土堆建築!
目的其實同樣簡單,就是在展示軍威,而且京觀一般都是建在路邊的。
剛剛李樂說的沒錯,這種京觀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炫耀軍功!
在咱們古代,築京觀的曆史非常久遠,最早可見於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楚莊王在擊敗晉國之後,有人建議將晉軍的屍首築成京觀,但被楚莊王斷然拒絕了,他認為京觀屬於古代明主懲罰不敬者的做法,並不適用於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
然而從戰國開始,京觀卻在各國普及了起來,目的變成了展示軍功,用來震懾敵人!
還有漢朝就築過不少這東西,最典型的就是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各地起兵討伐,一呼百應。
王莽隨即派兵鎮壓,最終殲滅各地義軍,並且修築了五個京觀,每個京觀高六尺,周長六丈,駭人聽聞。
最離譜的還有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皇甫嵩斬殺黃巾軍多達三萬之眾,俘敵六萬左右。
為了震懾起義軍,皇甫嵩下令屠殺所有戰俘,並將這十萬人的屍體築成了京觀。
規模世所罕見!”
“什麼玩意兒?十萬人的京觀,乖乖,那該有多大啊!”
李樂整個人都麻了,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種人間慘劇的。
古有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但沒想到東漢末年,還有如此大規模的殺俘事件,而且還築成了夏國史上最大規模的京觀!
“還有更離譜的呢,東漢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大將名叫鄧艾,此人對待士兵極其刻薄暴虐。一般築京觀都是拿敵軍的首級或屍體來修的,但這個家夥在攻破蜀國之後,竟然拿自己部隊陣亡的將士屍體一並修了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