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國來到鄉林場上任場長已經快到一個月了,初來乍到。上任的第一天,在鎮黨委副書記王長軍和老場長的主持下,場領導和全體職工開了一個碰頭會。
會上,鄉黨委副書記王長軍宣讀了鄉黨委和政府的任命文件。並對林場的幹部和職工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大家要全力貫徹執行黨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對林場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實行創新改革。
林場裏的幾位副場長都在會上熱心表態,要支持配合新任場長劉衛國同誌的工作。
會後,場長劉衛國同誌也深深感到自己肩負重任,就對林場的生態環境和經營情況做了詳細的了解和分析。
他也認為現有的經營模式已經不合時宜,必須要進行一些調整。他分別找到副場長丁金生和王喜貴,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前鄉裏林場的工作職能就是維護場裏麵的幾千畝的竹木資源的防盜防火工作,和三百畝山地的耕種任務。
林場的主要經濟收入靠向附近縣城的幾家建築工地,提供一些毛竹和樹木材料。山地種植一些丹皮,蓖麻,黃豆,芝麻類的經濟作物。
每年收入甚微,還不夠發放幹部職工的工資錢。鄉裏也曾經提出過要讓林場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隻是一直沒有落實下來。
這次新任的黨委書記馬作為就讓副書記王長軍去負責處理這件事。王書記就推薦了劉衛國。
林場裏的幹部職工大部分都是來自各個村的退伍軍人,優撫對象,和少數本地村民。由於工資待遇低,人們士氣低落。
他們忙時在林場勞動,閑時幾乎都呆在家裏無所事事。
劉衛國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要尋找商機,找出能賺錢的事情讓他們去做,增加職工的收入,提高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他的這個想法立刻得到了兩位副場長的讚同,劉衛國說著:“我們忙的時候,大家都要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下雨天或者閑的時候,我們自己找活幹。”
劉衛國繼續說道:“現在是市場經濟,我們可以根據市場上的一些需求,利用林場的竹木資源也搞一些產品加工,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林業資源,也可以為政府和職工個人搞創收。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丁金生和王喜貴兩位副場長聽後,頓時覺得茅塞頓開,連忙向劉衛國說道:這個主意好是好,要是上麵政府不同意呢?
劉衛國接著又說著:“你們說的這個情況我也考慮到了,我也向鄉裏的書記說過這件事。新來的黨委書記馬作為也是一名軍轉幹部,他支持我的想法,讓我找創新的路子,設法為政府創收啊!”
“我思忖了很久,我們也可以在林場裏加工生產一些自己的產品,拿到市場上去賣。比如我們可以用毛竹直接為一些建築工地生產一些,跳板圍欄。去編織竹籃,竹椅那到市場上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