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的幫助使馬丁在學習上進步很快,在第二年聖誕節的考試中他名列年級第一名。
後來,馬丁成了一位印度傳教士,給了很多人以無私的幫助。
先賢孔子曾經說過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擇友比作染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人者變,其色亦變。五人而已而已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與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會感染上他的氣質,讓自己變得高尚起來。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對朋友也不能求全責備,自己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又怎麼能苛求別人呢?如果人人都要求結交比自己有學問的人為友,那麼到頭來隻能是誰也沒有朋友。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朋友相交貴在有所補益。
真正的朋友是每個人一生的財富,我們要善於結交諍友。他們能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坦誠相見,對朋友的缺點、錯誤決不粉飾,敢於力陳其弊,促其改之。誠如古人說:“砥礪豈必多,一璧勝萬瑉。”意思是說,交朋友不在多,貴在交諍友。如果人們能結識幾個諍友,那麼前進的道路上,就會少走彎路,多出成果,事業發達。
擁有諍友是生命的幸運和福氣,擁有諍友還是一麵鏡子,幫你認清自我。真正的朋友,應該是諍友,肝膽相照,直言不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隻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真誠關心你,為你的失誤痛心;也隻有真正的朋友才會直言指出你的盲區和瑕疵。
朋友多了路好走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堵牆。朋友多,路子就廣,我們獲得幫助的機會便會增加,我們獲得成功的機會也會增加。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朋友?”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不屑回答,是啊,誰沒有朋友呢?
假如再問:“你有多少朋友?有幾個知心朋友呢?”恐怕有人便會沉默了,想來想去,也隻剩下幾個還有聯係的同學或者工作上的同事。
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時,有意無意會發現這些成功人士大多有著深厚的“背景”,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奮鬥取得成功的人是少數。翻開那些政治界、金融界名人的家譜,他們家世顯赫,父母祖輩都係出名門,而他們的交際圈更是遍及全國的各個階層,上有權貴,下有底商。這種雄厚的人際關係資本讓普通人羨慕不已。
也許有的人會因此認為,結交朋友廣鋪人際網是達官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朋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一個人如果想要突破現狀有所成就,必須增加社會閱曆,體味百態人生,從中尋找誌同道合的朋友。隻要我們主動地廣結人緣,在我們周圍就會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去認識,有很多友誼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培養。
許多人在辦事不順利的時候會說:“如果我有足夠的關係,這件事情就輕鬆了,我肯定能把它做得更加出色。”多個朋友多條路,我們的關係網越寬廣,我們做起事情來就越方便。廣泛有效的人際網能讓我們成功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取得事業和生活的成功。
李師傅下崗快一年了,如今他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是他四處找工作,這次卻是工作主動找到了他,這十分出乎他的意料,說起來,這還要得益於他在幾年前結識的一個朋友。
兩年前,王師傅的孩子考入了大學,不菲的學費讓王師傅一家十分為難,他於是決定出租自己那位置不錯的房子籌集學費。出租房子的時候,王師傅認識了一位租房中介公司的劉女士,他們的商談十分愉快。
王師傅出租了自己的房屋,全家搬到了一個相對偏遠的地方居住,與中介公司和劉女士的聯係也少了。
沒想到因為經營不善,王師傅所在的工廠最終宣布破產,工廠被個人承包了,王師傅則下崗在家,他四處尋找打聽,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一次王師傅路過以前的房租中介,遇到了劉女士,兩人於是聊了起來。劉女士說自己的公司因為規模擴大需要招一位辦理產權手續的員工,希望王師傅能考慮一下。王師傅覺得自己和對方並不熟悉,僅僅因為出租房子打過幾次交道,以為對方隻是客氣一下,口頭上應付了一下便回家了。
沒想到王師傅剛回到家,便接到了劉女士的電話,詢問他能否第二天便去上班。劉女士說,辦房產手續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交給陌生人不放心,她覺得王師傅辦事熱心又細致,而且比較熟了,如果可能,希望他馬上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