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贏得人緣,讓人生左右逢源(3)(1 / 3)

人際關係要靠平日積累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平常朋友平常過。交朋結友,不可急功近利,友情投資,宜走長線,拜拜冷廟,燒燒冷灶,平時多燒香,哪怕是隻言片語的問候,亦是交友之道。

生活中求人辦事,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菩薩雖靈,也不會來幫助你的,因為你平時心中沒有菩薩,有事才去求,菩薩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所以你想求菩薩,就應該在平時多燒香,表明你別無希求,不但眼中有菩薩,心中也有菩薩,你的燒香,完全出於敬意,而絕不是買賣。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對你有情,自然肯幫忙。

很多朋友都覺得求人是一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的求人辦事要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的話,在急需幫忙的時候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所以糊塗學認為辦事要有長遠眼光,要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助,不計回報,這樣日積月累,留下來的都是人緣。這樣辦事時就能無往不勝。

老王曾擔任某公司的領導,每年年底的禮物,賀卡就像雪片一般的飛來,可是一次他因大病離任休養後,所收的禮物就隻有那麼一兩件,賀年卡一張也沒有收到,以往訪客來往不絕,而這年卻寥寥無幾。正在這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其間,他並不是很重視這位員工的,可是來拜訪的竟然是他,不覺就使他感覺心裏暖融融的。過了兩三年後,老王又回到原來的崗位,當然,很正常的他就重用並提拔了當初在他寂寞的時候來看望他的那位下屬。

人之可知遇與不知遇,要靠時機,時機的遲早要靠命運。你所識的人有沒有懷才不遇的?如果有,這就是冷廟。這個朋友,是個有靈的菩薩,原應該與熱廟一樣看待他,時常去燒燒香,每逢佳節,送些禮物。

他是窮菩薩,你送的禮物,務求實惠。雖然他不會還禮,一旦他日後否極泰來,他第一要還的人情賬當然是你的。他有還賬的能力時,你即使不去問,他也會自動還你。

哪怕他仍在坎坷中,你求他幫你辦事,他也一定會盡力去完成,且不惜乞援於人,以達到你的目的,而實現還人情賬的心願。所以,冷廟燒香,是有利而穩健的人情投資。

人情投資最忌講近利。講近利,就有如人情的買賣,就是一種變相的賄賂。對於這種情形,凡是有骨氣的人,都會覺得不高興,即使勉強收受,心中也總不以為然。即使他想回報你,也不過是半斤八兩,不會讓你占多少便宜的。你想多占一些人情上的便宜,必須時常往冷廟燒香。平時不屑到冷廟燒香,有事才想臨時抱佛腳,冷廟的菩薩雖窮,絕不稀罕你上這一炷買賣式的香。一般人以為冷廟的菩薩一定不靈,所以成為冷廟。殊不知窮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隻要時機成熟,就能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天底下沒有誰幫誰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人家抽空過來都是人情,即使無錢可賺,也應心懷感激。與人相處你要時常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不要囿於習慣和傳統,那樣會讓你得不償失。

俗話說:“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就是說我們要常懷感謝的心,來看待朋友的幫助。人際交往中,很多人都認為朋友的幫助是理所當然的,認為既然是朋友,就應該為朋友兩肋插刀。但是如果你轉換一下思維就會發現,這是人際交往中的錯誤觀點,因為朋友沒有幫你的義務,幫你是出於他的意願,不幫你也是天經地義的。因此,朋友的幫助,點點滴滴都是人情,要心存感激。

一次,古羅馬眾神決定舉行一次歡迎會,邀請全體美德神參加。

真、善、美、誠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應邀出席,他們和睦相處,友好地談論著,玩的很痛快。但是主神注意到,有兩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主神向信使述說了這一情況,要他去看看這是怎麼回事。信使神立即將這兩位客人帶到了一起,並給他們介紹起來。

“你們兩個以前從未見過麵嗎?”信使神說。

“沒有,從來沒有。”一位客人說,“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說,“我叫感激。”

正如這個故事所揭示的,生活中慷慨的行為總是難以得到真誠的感激。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在仰賴著他人的奉獻,隻是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