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老翁,有子媳各三,但一家相處融洽,終年不見狼煙。一日閑聊時,老翁談起與媳婦的相處之道。他舉例說,一次大媳婦煮點心,先盛一碗給他,並半征詢半內疚道:“剛才我好像放多了鹽,不知您會不會覺得鹹了點?”阿翁吃了一口,即答:“不會!不會!恰到好處呢!”
此後的一次,三媳婦煮點心時也給他送去一碗,說:“我一向吃得較為清淡,不知您口感如何?”阿翁喝了一口湯,忙答:“很好很好,正合我的口味。”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謙讓是通向幸福的鑰匙。家庭中的矛盾、分歧很少有原則性的分歧。這時能以“忍”字為先,表示謙讓,矛盾也就煙消雲散了。不然的話,就會激化矛盾。其實,是鹹是淡,好吃難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與人相處時那種和樂的氣氛。請看下麵的故事:
李太太把滿滿一桌飯菜涼了又熱,熱了又涼,那可全都是李先生愛吃的。然而李先生早忘了今天是他們結婚5周年的紀念日,而遲遲在外不歸。
終於,李太太聽到了鑰匙的開門聲,這時憤怒的李太太真想跳起來把李先生推出去。李先生的全部興奮點都在今晚的足球賽上,那精彩的臨門一腳仿佛是他射進的一般。李太太真想在李先生眉飛色舞的臉上打一拳,然而一個聲音告誡她:“別這樣,親愛的,再忍耐兩分鍾。”
兩分鍾以後的李太太,怒氣不覺降了許多。“丈夫本來就是那種粗心大意的男人,況且這場球賽又是他盼望已久的。”她不停地安慰自己,爾後起身又把飯菜重新熱了一遍,並斟上兩杯紅葡萄酒。興奮依然的李先生驚喜地望著豐盛的飯桌:“親愛的,這是為什麼?”“因為今天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愣了片刻的李先生抱住李太太:“寶貝,真對不起,今晚我不該去看球。”
李太太笑了,她暗自慶幸幾分鍾前自己壓住了火氣,沒大發雷霆。
試想,如果家庭成員之間因磕磕碰碰、丁丁點點的小事,不知忍讓,不去克製,便針紮火爆地發脾氣,耍野性,這個家庭還有什麼和諧幸福可言呢?我們每個家庭當中,夫妻吵架,都是因為這些提不起來的事引起的。你細細想一下,是不是應該像李太太那樣忍耐兩分鍾呢?
除了謙讓和忍耐,作為家中的父母或公婆,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的若幹私事,少管少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也是保持家庭和睦的一大秘訣。換位思考一下,做兒女的,也不應該什麼事情都太過較真。
唐代宗時,郭子儀在掃平安史之亂中戰功顯赫,成為複興唐室的元勳。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並且將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為妻。這小倆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後台,互相不服軟,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倆口因為一點小事拌起嘴來,郭曖看見妻子擺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這個丈夫放在眼裏,憤懣不平地說:
“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就仗著你老子是皇上!實話告訴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親打敗了安祿山才保全的,我父親因為瞧不起皇帝的寶座,所以才沒當這個皇帝。”
在封建社會,皇帝唯我獨尊,任何人想當皇帝,就可能遭滿門抄斬的大禍。升平公主聽到郭曖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氣的機會和把柄,立刻奔回宮中,向唐代宗彙報了丈夫剛才這番圖謀造反的話。
她滿以為,皇父會因此重懲郭曖,替她出口氣。
唐代宗聽完女兒的彙報,不動聲色地說:“你是個孩子,有許多事你還不懂得。我告訴你吧,你丈夫說的都是實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儀保全下來的,如果你公公想當皇帝,早就當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並且對女兒勸慰一番,叫女兒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話,亂扣“謀反”的大帽子,小倆口要和和氣氣的過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勸解下,公主消了氣,自動回到了郭家。
這件事很快被郭子儀聽到了,可把他嚇壞了。他覺得,小倆口打架不要緊,兒子口出狂言,跡近謀反,這著實叫他惱火萬分。郭子儀即刻令人把郭曖捆綁起來,並迅速到宮中麵見皇上,要求皇上嚴厲治罪。
可是,唐代宗卻和顏悅色,一點也沒有怪罪的意思,還勸慰說:
“小倆口吵嘴,話說得過分點,咱們當老人的不要認真了,不是有句俗話嗎:‘不癡不聾,不為家翁’,兒女們在閨房裏講的話,怎好當起真來?咱們做老人的聽了,就把自己當成聾子和傻子,裝作沒聽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