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網絡輿情與購票係統【二合一】
錢有餘今年24歲,本曆年馬上就要過去了。
作為一名輕度中二甚至於有點文青的騷年,對於父母給他取的這個名字,是很不滿意的。
無他。
忒俗。
上學的時候,每當他鼓足勇氣準備在班花麵前表現一番,甚至於送出小情書的時候。
女神一句“錢有餘,你找我啊。”總能讓他無聲破防。
不過,等到了步入社會,才發現父母給他取的名字還是頗有根據的,至少那半棟樓確實讓他的人生充滿了餘富。
嗯,真香。
於是,就在廣大同齡人還在尋找一家家公司實習,或者埋頭考研的時候,錢有餘開始了自己單憑喜好的二代人生。
當然,怎麼說也是生下紅旗下,長在春風裏,他的喜好還是充滿正能量的。
比如,看電影。
其實作為這個年齡段的人,他的偏愛應該是各種好萊塢大片或者是亞洲專區這類。
就像孫羿很認可的一句話:
“好電影有兩種,一種看後能把人填滿,另一種則是把人掏空。”
錢有餘這兩種都看,但更愛的卻是華語電影,就是那種“任你虐我千萬遍,依然待你如初戀”的感覺。
他自己也說不清為什麼,身邊同樣喜歡電影的朋友也理解不了他這個喜好,畢竟,這幾年的華語電影普遍不怎麼給力,就是那種想看的都他麼檔上了,不想看的卻一個勁兒往外蹦。
但是沒關係,他在網絡上找到了一群誌同道合的朋友,每次一有華語電影上映,他都會第一時間去觀看,然後跟大家一起品頭論足,達不到專業影評人的程度,但是也確實頗有見解。
今天的電影市場被媒體渲染成了國產電影複興之役,好萊塢大片的上映潮已經過去了,雖然年度票房第一還是《變形金剛2》的4.6億票房,但也出現了排名第二《建國大業》的4.5億票房。
就差1千萬啊。
多少年了,自從中國電影商業化引入好萊塢大片以來,十年了,從來沒有一部國產電影的票房能跟好萊塢大片相差這麼少。
想當初,《建國大業》最終票房公布,確定為4.5億時,不知道有多少國內電影人為之扼腕歎息。
不過沒關係,我們還有一個賀歲檔。
包括影迷,媒體人,電影人在內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注到了最後的幾部大片身上,殷切的希望可以為國產電影打一個翻身仗。
錢有餘也是這些人中的一份子。
12月9日,他在《刺陵》上映的第一天,就提前預定好了電影票。
放映之前,他還忍不住心潮澎湃。
打今兒起,國產電影反攻的大幕算是正式拉開了。
朱豔平導演雖然名聲不顯,但從業幾十年,還有《新烏龍院》這樣的經典影片,也算得上是經驗豐富,所以導演這塊應該不算什麼短板。
至於演員,周棟跟誌玲姐姐雖然演技差一些,但是粉絲多呀,再說了這方麵還有八賢王助陣,應該也是及格的。
至少不會太差,怎麼說也能算個開門紅吧。
錢有餘還沒到失了智的程度,他打心底也確實沒想過《刺陵》會打破《變形金剛2》的票房記錄,但至少能給後麵幾部大片暖暖場子。
一個半小時後。
錢有餘走出影院,他的背影卻有了幾分佝僂。
回到家,錢有餘照例登陸了電影論壇,發表了自己的評論。
“《刺陵》寡人已看,山河破碎,無力回天。”
一群基友都在等著他的探雷之旅,馬上就有了回複。
“感謝皇上不殺之恩,這道坎算是躲過去了。”
“6個,6個,6個編劇啊,還他麼能編成這樣,放過中國電影吧。”
“皇上,您要是認真伱就輸了.”
隨著國內影視娛樂的快速發展,現在一部電影上映之後,再不會像從前一樣,無論好的壞的,一切消息都需要慢慢發酵,現在網絡高度發動,基本上當天具體的消息跟評論就出來了。
《刺陵》上映首日,第一批媒體影評跟觀眾評論出現後,發行公司都放棄了抵抗。
沒辦法,拉不回來了。
電影豆瓣評分~~~4分。
我擦,這玩意你就是奔著4分去拍一部電影,都不一定能拿這麼低的分呀。
八賢王都人間消失了,對這部電影一句話都不帶提的,視為人生汙點。
除了一些小天王的死忠粉絲還在勉強抵抗外,連lsp都放棄了,畢竟,啥也沒著不是。
國產電影的反攻之路,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時候,張維平恰到好處的出現了。
“國產電影的大旗,還得是藝某啊~~~~”
他這麼一炸胡,媒體風向確實轉變了,開始寄希望於國師再度出山的《三槍》上麵。
沒辦法,國師雖然有些片子也偶有失手,但最起碼下限還是很能保證的,怎麼說也不能來個4分吧,再說了這部電影還有今年人氣最旺的趙家班,可謂強強聯手。
看來,國產電影反攻的大旗還是得在國師身上。
錢有餘也是這麼想的。
12月10日,他又一次趕在《三槍》上映的第一天來到電影院。
嗯~~~導演是好導演,演員也都是好演員,那麼就沒什麼問題了,見證國產電影的雄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