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取得合法權益的第三者,則越變越強悍。有個健身教練就讓第三者搞得很難看;說也奇怪,在他想與這個女人交往時,就有朋友勸他:此女一哭二鬧三割腕四開瓦斯,曆史紀錄累累,但愛情迷霧還是包圍了他。當他發現她確實有歇斯底裏特質,想要和她分手,果然嚐到了苦果,不但以上四種方法全都應驗,男人跟她談判時,她還自己打電話給老婆要她來捉奸;之後夫妻取得共識抵禦強敵,但第三者還跑到他工作的地方告狀。和女學員亂搞關係,有違工作倫理,害他連飯碗也丟了。
現代男人對第三者還是有向往,但也都承認:日子一久,齊人之福,都不叫豔福。
當“軌道外”的人想把自己放在情人的日常軌道裏,混亂的情況必然戰勝出軌的刺激。
一夜情的吊詭
上一代認為離婚有愧於自己與親人,下一代認為離婚才對得起自己。
一夜情,是因為擇偶謹慎?
美國芝加哥大學有個調查報告,間接說明了一夜情的興盛和擇偶謹慎有因果關係。乍聽之下,任何人都會覺得強詞奪理,但解釋起來還挺合理。
文明國家,人們趨向晚婚,擇偶越來越挑剔,三十多歲結婚很尋常。報告說,人們擁有活躍性能力的時間大概隻有四十年,由於晚婚的緣故,一輩子有將近一半的時間處於未婚狀態,在性趣盎然、春情難耐的夜晚,隻好到夜店、健身房結識異性,一夜情才這麼的普遍。
愛情快餐,是因為擇偶謹慎。擇偶謹慎,是因為現代人明白婚姻不隻是愛情的承諾,還是一紙契約;隻要有契約,就會扯上責任與義務,還有財產。
也有個報告說,台灣現在離婚率高達三分之一。有回我參加一個討論兩性關係的節目,離婚率話題引起了上下兩代的激烈辯論。保守人士認為婚姻神聖,對於離婚率升高很不以為然,大罵年輕人性愛泛濫、不知自重:“就是因為你們太不尊重自己,所以離婚率才那麼高!”
年輕一代馬上回答:“你錯了。我們就是因為太尊重自己,所以才離婚。”
上一代認為離婚有愧於自己與親人,下一代認為離婚才對得起自己:如果不再相愛,離婚才對得起愛情,忍氣吞聲一輩子,不過是愛情木乃伊的守墓人。
愛情關係中也有不少吊詭的話語普遍被運用,我常聽到的有:
“因為害怕被傷害,所以我不敢談戀愛。”
“因為怕未來不會比現在更好,所以我選擇和你分手。”
這些句子,和“因為得不到,所以最美好”一樣沒邏輯,可是矛盾中自有它的道理。
新的禁忌話題
不清楚他的近況,就別主動問:“你先生好嗎?”“你太太好嗎?”
我在無意中聽到兩個男性上班族的對話:“上次和你一起吃飯時,你帶的那個女朋友叫珊蒂吧,很漂亮,請跟她問好。”
“不,她叫辛迪。”男人想了一下。
“哦,對,辛迪,我記錯了,請跟她……”
“沒關係,我們已經分手。”
一小陣尷尬。還好男人多半沒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馬上轉移了話題。我也曾在某聚會聽到這樣的談話:
“你跟他什麼時候要結婚?”
“他,哪個他?”
“別裝蒜了,大家都知道你們在一起……”
“我們分手了。”
之後也是一小陣尷尬。不過,有些人還會以不當問話把場麵搞得更尷尬,繼續問:“啊,為什麼?”也許兩女根本不熟,但女人較關心別人的私生活。多數女子又比較怕尷尬,在別人問“為什麼”時,多半會回答。但如果對方時間太多,容許她的好奇心繼續發揮下去,那可就糟了。
有點小知名度的蘭芝離了婚,業界都聽聞一點消息。她說她最怕遇到長舌婦,不如躲著不見人,即使有一麵之緣的女性朋友,都自覺有打探真相的義務。如果她不停止社交生活,就會一直有新傷還沒結疤、卻一再被碰撞的無奈。
我曾從“多嘴好問”中得過尷尬教訓,於是學會約束自己,不管和那人曾有多熟,隻要我不太清楚他的近況,就不主動問:“你先生好嗎?”“你太太好嗎?”的問題。
即使認識對方的男女朋友,如果他沒主動說起,我也不會不識相的問:“現在你和誰還在一起嗎?”“請替我跟他問好?”因為愛情與婚姻的變幻,已如白雲蒼狗,這些都是“好久不見”之後不可提起的禁忌話題。
股票和外遇
殺出就是認輸認賠。不殺出,並非賭性堅強,而是舍不得認賠。
前不久,我看了不少有關股票和理財的書籍,想體會一下當股票族的滋味。很快的,我就發現理論與實際是兩回事,近來股市十分詭譎,於是我也嚐到了套牢的滋味。
套牢是什麼樣的滋味呢?容我開個玩笑吧,我覺得股票套牢,與老公有外遇時作妻子的感覺應有相通之處:
剛套牢時,會猶豫著要不要殺出。
殺出就是認輸認賠。不殺出,並非賭性堅強,而是舍不得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