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合拳,是非常適合初學者鍛煉身體,控製身體力量的拳法種類。雖然不能用於實戰,但山下許多王朝的軍隊也以形意拳作為鍛煉方法。
對於這世上的武道宗師來說,形意拳或許太過於幼稚,相比於形意拳,這些大家有更好的拳法。但是就練拳一是事來說不得其意,不煉其神,隻得其形,是修行大忌。即便再好的根骨也會因為練拳不得其神意,也會因此而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正所謂練拳不練真,三年鬼上身,這是有道理的。
因此,形意拳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依靠神意簡明,招法直白的拳法,其難度最為適合像楊向平這樣的初學者。
大師兄兩膝微曲,左腳向前跨出一尺的距離,身體重心向後偏移,後背微微拱起,左手突然發力向前打出一拳,拳風刺臉,接著後腳向前踏出,重心再次偏移,左手收回右手出拳,拳隨腰動,腰隨腳動,人馬合一。
大師兄江海一邊做著意合拳演示,一邊向楊向平講解道。
“看好嘍,我現在教授你的是最為適合你鍛煉身體力量的意合拳,意合拳分為走樁、五行拳以及十二形拳。我現在所演示的便是走樁。意合拳又稱為心意六合拳,講究心與意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大師兄江海,不斷圍著楊向平走樁出拳,行走緩慢,但一拳一步剛勁有力,迅猛的拳風,吹起後院的已經清掃好的落葉。
“一步一行,一拳一動,走完一圈即為一遍,走樁百遍,即為入門。”
話音落下,大師兄的走樁也圍著後院走完了一圈。
楊向平學著大師兄江海的走樁開始出拳行走。
“手低了,出腳慢了,要做到,腰馬合一,腳出拳動!剛才那一圈不算重新開始。”
大師兄不斷指點著楊向平的動作,直至楊向平的走樁動作不再變形,才安心離開後院,來到自己屋子裏開始打坐修煉。
楊向平看見師兄離去便停下了走樁,走樁雖然看上去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十分消耗精力。
“不許偷懶,我能看見。繼續走樁!”
大師兄通過靈氣能夠感知到周圍事物,楊向平的偷懶他自然也能看見。於是大師兄便用千裏傳音,直接警告楊向平。楊向平不敢再有任何偷懶行為,隻好老老實實的練習走樁。
可即便是到了夜晚,也隻是完成了二十三圈而已,要想入門,還得再走幾天。
修仙真是比讀書還累啊先生。
這是楊向平最真實的感受。
此時,大師兄江海仍在打坐修行中,楊向平看見周圍的靈氣如水中的漩渦一樣,流入大師兄的房間,這比前兩天大師兄的修行吸收靈氣更要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