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1 / 1)

半途而廢

知識點:古時候,婦女的社會地位很低,一般都不讀書,隻是在家繡繡花之類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嫁之後,一般都沒有姓名,人們就以她丈夫的姓氏來稱呼她。這位樂羊子妻沒有讀過什麼聖賢書,卻懂得很多大道理,她的賢慧在當時實屬難能可貴,所以,在《後漢書》上,竟還有她的一篇列傳。

東漢時期的河南,有一位非常賢慧的女子,她沒有讀過什麼聖賢書,也不認識幾個大字,卻懂得很多人生的大道理,人們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隻知道她是樂羊子的妻子。

樂羊子是一個讀書人,雖然家裏很窮,但是他的父母和妻子仍然很支持他讀書,希望他有一天能夠考取功名,光耀門楣。他的妻子為了能讓他安心讀書,總是把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侍候公婆,教養兒女,裏裏外外都由她一人承擔。就這樣,樂羊子在家鄉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妻子又鼓勵他到外邊去尋師訪友,開闊眼界,求取學問。

於是,樂羊子決定出門求學,妻子親自為他準備好了行裝,送他離開了家。可是不一會兒,樂羊子就背著行李高高興興地跑了回來。妻子見到樂羊子非常驚奇,便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回來了?樂羊子說他在路上撿到了一塊金子,尋思著家裏窮困,這塊金子一定能派上用場,所以就回來交給妻子。沒想到,妻子聽完,不但沒有一絲高興之意,反而嚴厲地責備了樂羊子,她說: ?“我聽說過,有誌氣的人從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有骨氣的人寧可餓死也從不吃別人帶有汙辱性質而施舍的飯菜。今天你撿到別人的東西竟然高興成這織布機樣,真是玷汙了自己的人格!”

樂羊子聽了妻子的一番話,非常慚愧,立刻把撿來的金子丟到了野外,繼續踏上了外出求學的道路。

一年之後,樂羊子又風塵仆仆地回到了家。一進家門,樂羊子看到妻子還像往常一樣坐在織布機前,認認真真地織布。

妻子見到樂羊子很高興,就問他: ?“你在外麵求學一年整了,學業是否有所成就?”

樂羊子低著頭,回答說: ?“時間太短,還沒學有所成。”

妻子又問: ?“那你為什麼要回來呢?”

樂羊子吞吞吐吐地說: ?“我出去的時間太久了,很想家,也很想念你,就想回家來看看,並沒有其他原因。”

妻子聽了樂羊子的話,很生氣,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織布機前,指著還沒有織完的綢子對樂羊子說: ?“這織布機上的綢子是蠶絲織成的,一根絲線雖然很細,但隻有一根一根地織下去,堅持不懈,才會成寸;一寸一寸地積累起來,才會成丈,乃至成匹。現在如果我一刀剪斷它,那之前的辛苦全都白白浪費了。就算是接起來重新再織,不知又要浪費多少精力,耽誤多少時間。讀書不也是如此嗎?你每天勤奮地讀書,積累知識,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漸漸地才會學有所成。如果半途而廢,不是和剪斷的綢子一樣了嗎?”

樂羊子被妻子的一番話深深地感動了,一個女子都能懂得這些道理,他卻總是被一些外物所擾,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學出個樣子再回來看望家人。於是,他又背上了行裝,回到老師那裏繼續學習,整整七年沒有回家。樂羊子妻在家,不但治家有方,敬老養小,還常常托人給丈夫捎去衣物,解除他學習上的後顧之憂,終於使樂羊子完成了學業,成就了一番事業。

釋義:這個成語源於《禮記·中庸》,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