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買驢(1 / 1)

博士買驢

知識點:“博士”最早是一種官名,始見於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秦朝時,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對某一種職業有專門精通的人稱之為“博士”,如“醫學博士”、“算學博士”等。而宋朝,則對服務性行業的服務員也稱為“博士”。

南北朝時,北齊有一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為了顯示他的學識,在說話做事時,他常常是搖頭晃腦,引經據典。人們聽到了他滿口的之乎者也,也都認為他很有學問,他也因此而洋洋自得起來。

有一天,博士家的驢突然病死了,博士很著急,沒了驢如何出遠門呢?於是他急忙趕到集市,準備再買一頭驢。在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集市上,博士仔細地挑選著每一頭被標價出賣的驢,最後他在一頭驢的麵前停住了腳步。

這頭驢四蹄有力,毛色純正,博士十分喜歡。經過一場討價還價,博士與賣驢人講好了一個雙方都比較滿意的價格。博士做事循規蹈矩,他要求賣驢人必須給自己寫一份憑證,來證明驢確實已經賣給了博士。可是對於一個從來沒讀過書的賣驢人來說,大字都識不了幾個怎麼會寫憑證呢?他難為情地對博士說: ?“先生,你看我一個鄉下人,沒有多少文化,也不識幾個字,不如你代我寫吧。”

驢的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幹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

博士一聽,立即來了精神,這樣一個可以炫耀自己的大好機會,他可不舍得輕易錯過。博士借來筆墨,鋪好了紙,便在上麵洋洋灑灑地寫了起來。隻見博士一會兒抬頭構思,一會兒伏筆寫作,好像要創作一部巨著一樣。過了好長時間,他才寫完。賣驢人等在一旁,見博士寫完了,忙讓博士給他讀讀。

博士拿著寫滿了字的三大張紙,搖頭晃腦地讀了起來,好半天才把它讀完。買驢人聽完後,十分不解地問: ?“先生,你讀了這麼長時間,可為什麼裏麵連一個‘驢’字都沒有呢?你隻要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收了多少錢,不就可以了嗎?”博士握著那幾千字的憑證,一時羞愧得說不出話來。

釋義:這個成語諷刺講話、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