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生氣的離開了辦公室,李笑也不好說什麼。
李笑和周菲菲正在餐廳裏吃飯,穆靈兒就像一個間諜似的,出現在了李笑身後。
周菲菲先看到了穆靈兒,臉上的笑容僵住了,語氣溫和的說道,“靈兒,你的鼻子夠靈的。”
李笑轉過頭看是穆靈兒,趕忙笑著站了起來說道,“靈兒來了,快做,快做。”
穆靈兒衝李笑嫣然一笑,坐在了李笑旁邊說道,“我在去公司的路上,剛好看到你們來了餐廳,這不我就過來了,三個人多熱鬧啊。”
這時鋼琴的聲音響了起來,三人也不再交談,開始靜靜的聆聽。
《秋日私語》是理查德.克萊德曼的經典曲目,描述秋天裏的童話,秋天裏的溫馨爛漫,或許是一個下午,或許是一片紅葉,在每個音符裏,靜靜品著秋天裏的一杯下午茶。帶給我們一種唯美的感覺,對於音樂來說,這是美的享受,對於思想來說,這是心靈的升華。
青年男子談完了《秋日私語》,向餐廳的客人們鞠了一躬,走下了台。
穆靈兒和周菲菲也一起輕輕的鼓掌,穆靈兒站起身看了一眼周菲菲,眼神好像是在挑釁,走到鋼琴旁坐下,美麗修長的玉手輕輕的放在了鋼琴鍵上,開始彈奏了起來。
在1808一1810年間,年近40歲的貝多芬教了一個名叫特蕾澤·瑪爾法蒂,並對她產生了好感,有一次在心情非常愉快舒暢的情況下寫了一首《巴加泰勒》的小曲贈給她,並在樂譜上題寫了,獻給特雷莎。
這份樂譜就一直留在特蕾莎那裏,貝多芬沒有自留底稿,因此,他去世後在其作品目錄裏都沒有這首曲子。
直到19世紀60年代,德國音樂家諾爾為貝多芬寫傳記,在特雷莎·瑪爾法蒂的遺物中才發現了這首樂曲的手稿。
諾爾在德國西南部的城市斯圖加特出版這首曲子的樂譜時,把原名《致特蕾莎》錯寫成《致愛麗絲》。
從此,該鋼琴作品開始以《致愛麗絲》的名稱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而原名《致特蕾莎》卻被人們忘記了。
餐廳裏很多顧客,都靜靜的聆聽著。尤其是一些男士,看向穆靈兒的目光都變得熾熱。
穆靈兒演奏結束剛剛站起來,就有幾名男士走了過來,想要邀請穆靈兒,甚至還拿出了自己的名片。
都被穆靈兒一一回絕了,回到了李笑這邊,其他男士看向李笑的目光,都有些憤怒。其中有幾位臉色陰沉的看著李笑,其中有幾位可是有身份,有地位,有身家的。
有的人臉上露出意味不明的笑容,不知道要打什麼主意。
周菲菲可不會在大庭廣眾去彈奏什麼鋼琴曲,如果要彈的話,也會在私下裏給李笑單獨彈奏。
穆靈兒看周菲菲並沒有接受自己的挑戰,也明白了周菲菲的打算,有些不高興的崛起了嘴。
聽到李笑一直在誇自己彈的不錯,心裏又很滿足。
其中一位男士走了過來向李笑說道,“我是東源服裝有限公司的老板,吳磊,不知道這位先生在哪裏高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