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巴什趕緊吹起號角,讓哥薩克人向著兩翼散開。
但是兩側的華夏騎兵已經很好的保護起來了陣地的側翼。
盡管巴拉巴什不斷揮舞著馬刀,指揮著哥薩克人突襲側翼,
但是這個計劃似乎並不奏效,華夏的步槍正在不斷地收割著哥薩克騎兵的生命。
而他這過於賣力的表現,引起了華夏狙擊手們的注意,很快一顆狙擊步槍的子彈穿過了他的胸膛。
巴拉巴什心有不甘的倒了下去,他沒想到華夏人的步槍是可以連續不斷射擊的,在這樣的持續火力輸出下,騎兵是不會有任何機會的。
這種武器的出現,可以說已經終結了騎兵的時代。
對於死亡他早有準備,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戰死沙場是絕大多數哥薩克騎兵的宿命。
他真的好想阻止這場毫無意義的衝鋒,但此刻他已經啥也做不了了。
哥薩克人勇敢,但他們並不愚蠢。
即便是失去了指揮官,多年征戰的經驗告訴他們,此刻應該盡早脫離戰場。
但此時身後的哈薩克人擋住了他們的退路。
哈薩克騎兵早就被華夏的火炮炸得混亂不堪。
吳三桂明白出擊的時刻到了。
他同自己的兄長吳三鳳各自率領五千華夏騎兵向著前方混亂的哥薩克騎兵衝了過去。
雖說在強大的步槍同火炮麵前騎兵衝鋒已經完全失去了價值。
但騎兵憑借著自己強大的機動性,依舊在華夏軍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
此時的哥薩克人隻想快速脫離戰場,已經無法組成有效的陣型同華夏騎兵正麵較量了。
盡管單論騎兵的個人戰鬥力,哥薩克人絲毫不遜色於華夏騎兵,但此時雙方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
華夏人的長槍不斷刺穿哥薩克人的胸膛,將他們擊落馬下。
幾番衝殺過後,哥薩克騎兵已經被衝的七零八落了。
吳三桂等人甚至已經追上了逃跑的哈薩克騎兵。
這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五萬騎兵的大潰退。
華夏騎兵也進入了他們最喜歡的掩殺模式,他們揮舞著自己手中的馬刀長槍,不斷追趕著前方的獵物。
此時的敵方騎兵已經完全進入潰退模式,根本就形不成有效的抵抗。
華夏騎兵的追擊足足持續了1個時辰,直到敵人消失在了他們的視野之內。
而他們身後則到處都是敵軍騎兵的屍體。
最終吳三桂還是阻止了華夏騎兵的進一步追擊。
這些哥薩克人很擅長把握戰機,若是繼續追擊很可能遭到他們反擊。
打頭陣的8000哥薩克人自然是傷亡最大的,最後隻有兩千人成功的脫離戰場。
而哈薩克同布哈拉的聯軍在華夏火炮的轟擊下傷亡也不小,加上最後被華夏騎兵掩殺也在布哈拉草原上留下了2萬多具屍體。
華夏方麵僅僅傷亡了不到兩千人,其中不少人是被哥薩克龍騎兵單手用火槍擊斃擊傷的。
這場“布哈拉之戰”,注定要在戰爭史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場戰役充分證明了,在密集火力打擊下,用騎兵進行衝鋒已經毫無意義了。
可以說以騎兵為王的時代已經終結了,遊牧民族稱霸的時代也終將落幕!
此戰可謂是大勝,徹底擊潰了布哈拉人的援軍,連帶著哈薩克人同哥薩克人都被收拾了一頓,接下來占領哈薩克汗國也變得輕鬆了許多。
布哈拉的守軍在看到了大批遊牧騎兵的屍體後,直接選擇了開城投降。
雖然布哈拉汗王伊瑪目仍然出逃在外,但是布哈拉汗國已經徹底被華夏給占領了。
如今整個亞洲範圍內,除了荷蘭人控製的包括爪哇島在內的大半個“荷屬東印度群東”,以及廣袤無人的西伯利亞平原外,就隻剩下奧斯曼帝國控製的西亞地區以及哈薩克汗國沒有被征服了。
吳三桂趕緊向熊廷弼請戰,他說道:“如今哈薩克人新敗,正是天賜良機,末將隻需三萬人馬便可蕩平哈薩克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