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瓜分沙皇俄國(求追訂月票)(1 / 3)

第267章 瓜分沙皇俄國(求追訂月票)

華夏帝國同奧斯曼帝國的確是屬於同盟關係,雙方的利益一致,又有共同的敵人,是可以信賴的。

不過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同瑞典帝國卻同他們並非一路人。

瓦迪斯瓦夫四世之所以親自來到伊斯坦布爾,是為了表達自己求和的誠意。

但要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親自前往波蘭人的都城維爾紐斯,他卻不願意了。

於是他派出了自己的兒子代替自己會盟。

但是對於李世祖來說,這次維爾紐斯之行同樣是危險重重。

如果波蘭人起了啥歹意,他這位華夏的二皇子可就危險了。

所以鄭森提出由自己代表華夏陪同奧斯曼的王子前往維爾紐斯結盟。

不過李世祖還是拒絕了鄭森的提議。

正是由於波蘭同瑞典、華夏之間缺乏信任,他才更有必要親自前往維爾紐斯。

不過為了確保自己同奧斯曼王子的安全,穆拉德四世還是派遣重兵進駐到波蘭同奧斯曼的邊境。

就這樣李世祖同奧斯曼王子在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的陪同下一路從伊斯坦布爾北上,經過了大半個月的長途跋涉,他們終於翻越了喀爾巴阡山脈來到了靠近波羅的海的維爾紐斯。

令李世祖沒有想到的是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居然同華夏一樣是一個可以信仰自由的國度。

雖然這裏的人們主要是信仰天主教,但是他們並不排斥其他宗教。

這在宗教衝突嚴重,動不動就進行宗教戰爭的歐洲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而且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實行的是貴族民主製度。

非但國內的波蘭人同立陶宛人享有平等的權利,就連國內的每個省都有自己的、行使強大政治權力的議會(瑟姆)。

這些權力包括挑選由派往國家瑟姆的波瑟夫(下院議員)、且地方瑟姆可指定派去的波瑟夫遵循特定的命令投票。

立陶宛大公國軍隊、財政和其他大部分政府部門獨立於波蘭。

當大多數的歐洲國家向中央集權,君主專製挺進,並隨時為宗教和王室而戰時。

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卻大膽地進行權力分散、邦聯製、聯邦製、民主製、宗教寬容甚至是和平主義的嚐試。

因為瑟姆經常否決君王發動戰爭的計劃,這導致貴族們對民主的辯論。

在李世祖看來這種行為無疑是在弱化中央集權,難怪波蘭立陶宛如今的戰力如此拉胯。

當初波蘭人也是壓著俄國人打,如今被沙俄揍,被瑞典揍,被奧斯曼帝國揍。

就連這次瓦迪斯瓦夫四世搞四國同盟針對自己的死敵沙皇俄國作戰,還要得到瑟姆的批準,他這個國王說的不算。

雖然沙皇俄國是波蘭人的死敵,但是瑞典同奧斯曼人同樣是他們的敵人。

四國結盟攻打沙皇俄國,這種對波蘭人完全是利大於弊的策略,居然在瑟姆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反反複複扯皮了半個月之後,瑟姆才勉強以超過半數的微弱優勢通過了授權國王加入四國同盟進攻沙俄的提案。

不過接下來同華夏通商的提案卻很快便以高支持率得到了通過。

此前華夏的商品多是通過荷蘭人和英國人轉手賣到波蘭的,價格被抬高了不少。

如今他們可以直接同華夏進行商貿,商品的價格便宜了不少,又能增加各地的稅收,他們自然是幾乎全票通過。

誰會同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

李世祖此行除了要結成同盟共同對付沙俄外,也是想趁機打通波蘭同瑞典的商路。

在瓦迪斯瓦夫四世得到了授權後,他們終於可以同瑞典一起商討“四國同盟”對付沙皇俄國了。

原先瑞典隻是北歐一個貧困、人口稀疏的國家,缺乏任何國際影響力或重要性。

他的國力得以迅速在歐洲提升至領導地位,很大程度上是歸功於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及首相亞塞爾·奧辛斯達拿的努力。

由於成功介入三十年戰爭,以及在俄羅斯及波蘭立陶宛聯邦奪取不少領土,瑞典儼然成為歐洲新教國家的領導者。

古斯塔夫二世統帥的瑞典軍隊以著名的“瑞典方陣”殺的沙俄、波蘭以及神聖羅馬帝國下屬各邦國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