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珪兄,吾觀貴軍白馬義從兵悍馬強,可謂天下騎兵精銳,不知如何練成的?”不知何故,袁紹將酸棗主攻大軍按兵不動。
會盟後我仍然無事可做,我閑來無事,一日突然想起一事情。
於是提出觀摩一下在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騎兵精銳,公孫瓚賴以成名的堪與西涼鐵騎、並州飛騎齊名的“白馬義從”。
公孫瓚本好虛名,加上閑來無事,便欣然同意。那數千白馬義從一動,其奔跑氣勢如雷,合圍分擊熟練如臂使指,我就知道,以目前我軍號稱虎豹營的騎兵精銳相比,無論在馬匹和騎術上我虎豹營都如同業餘一般。
唯有在騎士的身體條件上略占上風,單兵相鬥,以我虎豹營戰力以三對一都不一定有勝算。
而配合集團騎兵戰術衝鋒,恐怕就更不堪一擊,我不禁大為歎服,白馬義從身負當今天下三大精銳騎兵名頭,的確名不虛傳。
從戰力看這數千白馬義從遠勝當今群雄的數萬步卒!“嗬嗬,文舉兄過獎了,吾所選者,都是北地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健兒,馬匹都是精選北地胡族所養良駒,是以弓馬嫻熟。”語氣中卻有說不出的自傲。他苦心經營多年,每遇善騎者均選入白馬義從,兼精通相馬之術。饒是如此,以北地騎者之眾,馬匹之多,數年下來,能夠入選白馬義從的亦不過5000之數。
但是公孫瓚以此為主力,已經可以縱橫北地無敵手,令鮮卑、烏桓等諸胡族聞風而逃。
我正好捎到他癢處。“伯珪兄,我青州如今黃巾猖獗,兵微將寡,百姓落難,不知伯珪兄可否借一二精幹騎兵好手為我青州訓練一支騎兵,但凡有白馬義從十分之一的本事,足以助我破青州黃巾。如此我青州百姓將永遠感謝伯珪兄大德。”我見話語投機,不禁試探道。
公孫瓚也看過我的虎豹騎,雖然限於禮貌沒有表示什麼,但眼神中不屑一顧的神色卻被我看在眼裏。此時提出的請求正是情理之中。
“這個。。。”公孫瓚卻有些遲疑,倘若我要走一倆個校尉、軍司馬一類的中高級將校,對於他來說實在有些肉痛。
畢竟這些人多數跟隨他轉戰多年,現在已經如臂使指。我見公孫瓚有些意動和遲疑,知道是怕我挖走其腹心將校,趕緊說道:“伯珪兄麾下白馬義從如此了得,某隻得一隊長都伯一類的小將就足夠了。”公孫瓚神情一鬆,“同為朝廷效力,何必分彼此,文舉兄客氣了”遂一口答應了我的要求,許我在營中諸小將自行選擇。
這個承諾對於我來說,心中的狂喜難以言表,於是誠心誠意地道謝:“某代青州百萬士民感謝伯珪兄,他日大破黃巾時,必再謝公之大德!”言語中是發自內心的說不出的誠意。公孫瓚見我如此誠懇,不禁也有些感動。
“文舉兄果然不愧是謙謙君子,仁德無雙,區區小事,何足掛齒。但請自選一二通曉騎軍之事的小將便是了。”對我來說,找出趙雲是如此簡單:隻是叫公孫瓚將各個都伯、屯長一聚,在百數人中,我幾乎一眼就選中了白馬銀槍的趙雲。
“文舉兄眼力不錯,此人姓趙名雲,字子龍,冀州常山人,來投我不久,弓馬嫻熟,精通騎兵訣要,卻是我軍中難得到人才。”公孫瓚盛情推薦道。
自從我說隻選個下級的騎兵小校後,公孫瓚心中大定。
聽得公孫瓚如此說話,我心中暗笑,暗道,如果在你眼中真是如此,恐怕趙雲就早成為你騎兵主將了,公孫瓚識兵相馬本領不錯,在識將帥方麵終是差了不少。
想原來的時空中,公孫瓚帳下非是缺乏人才,隻是不能知人善用。
我每每讀史書到此,都不禁感歎上天造化弄人,以公孫瓚這樣的雄才,可以將當時人人頭痛的異族打得聞風喪膽,如果隻是太平時代的邊地太守,不難建立衛、霍之功。
但是對於爭霸天下這種大場麵,對上袁紹這等一時之選的豪雄,仍然逃不過一敗塗地的結局,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知人善用上遠遠不如袁紹。
我自然不露聲色,隻是沒口子的感謝。
公孫瓚一高興,再不說借字,直接將趙雲送到我營中,“子龍,這位是右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的孔文舉孔大人,青兗黃巾猖獗,孔大人希望能夠練一支精銳騎軍剿滅黃巾賊寇,孔將軍選中你為其練兵,日後你就到青州孔將軍帳下任職吧,好好幹,不要墜了我白馬義從的名頭,文舉兄,子龍就交給你了,請多加重用!”。
我自然滿口答應,當場將趙雲任命奮威校尉,許諾統帥為青州騎兵。
而現在暫時統轄我這500虎豹騎,其時趙雲心中本來頗有不願意,畢竟與我素不相識,在他眼中我目前這個文弱的名士右將軍並不是能夠讓他建功立業的投奔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