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平旦孤影踞坐起(1)(1 / 3)

杜兄好

發件人:Adrian

時間:2010年××月××日21:29(星期二)

收件人:杜撰

杜兄:

很久沒與你聯係了,不知你近來可好?

我聽說你的長篇小說《時之悲》《時之悲》:北京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已經出版了,恭喜恭喜,等我放假回國的時候一定會買一本的。很感謝你之前將《時之悲》的電子稿發給我看,這次發郵件給你,主要是想談談我看過這部作品之後的感受。

老實講,這部小說的詭計比較中規中矩,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精彩,某些劇情處理也顯得有些青澀,稍微有點期待落空的感覺。不過小說的總體感覺還是圓滿的,雙線敘述沒有主次不分,就圍繞整個故事展開的相關設置來說,我認為這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風推理小說,值得鼓勵。其實我對於中國推理小說的創作方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不妨在這裏和你討論一下。

推理小說自二十世紀上半葉以來,已經進入了所謂的成熟期,在英、美、日等幾個堪稱推理小說創作大本營的國家裏,各自發展出了富有本國特色的風格。就以作家筆下的偵探為例,簡·馬普爾小姐、菲利普·馬洛和金田一耕助,這些都是深富各自國家特色的偵探人物,任誰也不會把菲利普·馬洛當做法國人,同樣也不會把金田一耕助當做中國人。在此之前,作家筆下的偵探們大多沒什麼差別,你完全可以把菲洛·萬斯和彼得·溫西爵士換到各自的故事中而不會有任何的違和感。

推理小說的故事亦然。就英、美、日各國來說,他們的推理小說內核其實沒什麼不一樣,隻是不同國家的文化給予了這些相同內核不同的包裝。也可以說,一方麵這些作品體現了各自國家特有的文化,另一方麵這些特有文化也造就了這些作品區別於他國作品的不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可以看出,那些在各自國家推理小說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地位的作家,大多都巧妙地采用了本國特色包裝各種推理小說中的元素。以橫溝正史1945年的兩部作品《蝴蝶殺人事件》與《本陣殺人事件》為例。《蝴蝶殺人事件》的詭計與布局絲毫不輸給《本陣殺人事件》,可二者在推理小說史上的地位卻相差甚遠。我想這是因為橫溝正史在創作《蝴蝶殺人事件》時還沒有脫離模仿的桎梏,同樣的故事既可以發生在東京,可以發生在倫敦,也可以發生在上海。而《本陣殺人事件》則不同,無論是它的故事背景還是詭計與解答等元素的設定,無不是隻有那個時代的日本農村才能發生的故事,這是一本堪稱開創日本推理小說新時代的作品,也是橫溝正史創作生涯中的裏程碑作品。

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說,《時之悲》可以說是寫出了我想看到甚至想寫的東西。僅憑這一點,我已經很滿意了。

對中國的推理小說作者來說,民國時代真的是個很好的選擇。那時社會有所發展但遠未似現在這般信息快速流動到爆炸,有一些工業化但程度並不高;另一方麵,隨著西方文明的傳播,刑偵鑒定手段也有了一定發展,但同樣遠不似現在這般發達。那時除少數幾個中心城市外,中國大部分地區可以說是民智未開,各種迷信傳說依舊流於民間,在鄉間古鎮的深宅世家中發生一係列謀殺案,是再合適不過了,就看作者有沒有拿捏、掌控這一切的能力--不僅包括謎團與解答本身,也包括整個背景資料的收集。看得出來杜兄對於故事資料的收集做了很多努力,對此類小說來說,資料收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個人認為,把故事背景設定在異國他鄉,相關人物向前人致敬是不可取的,這種模仿永遠也寫不出自己的風格。

以上僅是我的一家之言,不知杜兄對此作何想法,很期待你的回信。

Re:杜兄好

發件人:杜撰

時間:2010年××月××日14:32(星期三)

收件人:Adrian

Adrian兄:

很高興收到你的郵件,也很感謝你對拙作提出如此寶貴的意見,我會繼續努力的,爭取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來。

你對於中國推理小說創作方向的看法可以說與我不謀而合,如何在自己創作的推理小說中體現出中國特色一直是我的思考重點。《時之悲》基於這點的欠缺之處就是,它僅僅在故事的時代背景以及部分故事情節的走向上運用了中國元素,但是整個小說最核心的詭計和推理部分依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設定。希望我的下一部小說能夠做到即使詭計和推理的設定也能熟練運用中國元素,給讀者提供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雖然無法保證我的每部作品都能做到這一點,但隻要表現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一份誠意,我覺得是能夠得到讀者的理解與支持的。

不知Adrian兄有沒有推理小說的創作計劃?如果有,不妨寫出來,我相信以Adrian兄的見識,定能寫出一部不錯的作品,對此我很期待。

Re:回複:杜兄好

發件人:Adrian

時間:2010年××月××日23:49(星期五)

收件人:杜撰

杜兄:

非常期待杜兄的下一部小說,我會是你的忠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