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心一片不染塵(2 / 2)

20年前,他引我入佛門,第二次見麵,便將我皈依,並為我開誦《佛說阿彌陀經》;1990年贈我的書法作品,上麵就書寫著徹悟禪師名言:“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和經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給我留下的經書是:清道光年間重刻的《淨土資糧》《彌陀要解》;民國時期金陵刻經處首印清同治五年重刊的《淨土四經》;民國時期成都佛化印書局刻印的《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和一本手抄的《中峰國師三時係念》等,這些珍貴的經書已經泛黃,流出時間的顏色。

這些淨土經典,對當時的我來說,難入其門,就這樣被我珍藏供奉在我的佛龕前,然後自己就在紅塵中隨業流轉。隨著師父的教誨和時間的推移,我仿佛明白了師父的苦心用意,知道自己應該要做的事和要走的路了。我想沒有師父對我的教誨和加持,也就沒有寫這本書的遠因。

所以,這本書,是一件千補的百衲衣,使它成為有益於人的珍品者,是以上諸多善知識所提供的精美材料和幫助,而我,隻是一個縫工的角色罷了。我相信將來,會有人發心,在此基礎上,寫出更出色的昌臻法師傳。

最後我要說的是,由於自己接觸的資料有限,認識有限,學修有限,加之采訪的對象都是憑記憶在講述法師的過去;而不少受訪者年事已高,對往事的回憶已隻剩點滴,相互所講的相同內容多有出入,雖然經多方印證才加以使用,但書中仍難免掛一漏萬,有這樣那樣的錯誤和失誤。誠望四眾發現後,予以指正,給我微博http://weibo.com/sahala2010留私信,我將在有機會的時候進行修正。

我希望這本書能為現今浮躁的人心帶來一抹清涼,讓昌臻老法師的德性光芒,燭照幽暗的人心。

作者 譚天

第一稿 2010年08月於成都

第二稿 2010年12月於成都

第三稿 2012年06月於成都

補記

昌臻法師傳終於要和讀者見麵了,書名從《塵緣夢影》偶然被定為《持一句佛號 回家》;從2010年如約完成到2012年出版,其間自有它的密意和因緣在。

在等待出版機緣的那段時間裏,我收到一封信,正是這封信,讓我毅然發願:一定要還閱讀權和話語權給廣大的讀者!一定要讓更多的人親聆老法師的教誨,受到怎樣做人怎樣學佛的熏陶!為了更加謹慎,也為了得到一種冥冥之中的指引和加持,我采取了書中寫到過的印光大師所開示的方法:抓鬮。得出的結果,竟然和昌臻法師在走與留的糾結上得出的結論一樣:2比1勝!我想這就是不可違背的密意吧。因此,當2012就這樣悄然來臨的時候,這本書出版的因緣也成熟了,在毫無個人意誌的參與下,書名也因為一個偶然,變成了大家歡喜接納的《持一句佛號 回家》。

在此,我要感謝四川省宗教局、四川省新聞出版局、四川文藝出版社的嚴格審批和把關,感謝楊伯明先生的指導,感謝慧眼識珠的本書組稿、設計鄒小工女士,感謝給本書提出寶貴意見的劉老師、責任編輯郭健,感謝魏東女士的協助,感謝為此書付出了勞動的所有人,還要感謝給我寫信的人們,要沒有這些順、逆助緣,就沒有這本書的出版。同時,更要感謝正在閱讀此書的你。

從寫完此書到出版整個過程,麵對種種莫名其妙而來的障礙,對我而言,是一個艱巨的實修過程,讓我明白:學佛修行就是在當下起心動念處用功!就是在當下用佛的智慧,指引自己去處理解決所麵臨的問題。也隻有在麵對日常生活的種種挑戰時,才能真正測出我們內在的平靜、洞察力與慈悲的進展。

讓我們靜心淨心,開啟內在的智慧,持一句佛號 回家吧!

作者 譚天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