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版後記修訂說明(1 / 1)

《恥辱者手記》第一版出版於1998年,分為四輯。前三輯文字以議論為主,我稱之為思想隨筆,後一輯為敘事文字。這回出版修訂本,我將敘事性文字全部刪去(有機會再編入另一本書中),前三輯文字按照三個專題重新組織編排,也刪去了部分文字。

刪除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原文本來就不是思想隨筆,難於組織到三個專題之中,比如評論汪曾祺的文字。另一種是文章分量比較輕,不足以與其他文字並立者,如《深入生活與生活深入》。

第二版不光是刪削,也有所增加。新增的文章共有七篇,它們是《杞人可以憂天嗎?》《狂人:彬彬有禮的反叛者》《西方天才與東方聖人》《底層知識者》《為什麼老要人六親不認?》《靈魂的巴士底獄》《魯迅:正題反做的思想家》。

其中前四篇都寫於《恥辱者手記》第一版出版之前,跟書中文字血脈極為一致,隻是當時沒來得及整理出來。後三篇文章寫於1998年之後,但是與書中三個專題頗相融合,就編到一起了。

第二版保留了錢理群老師的序言。13年前當我第一次讀到這篇序言時,惶恐之至,曾經要求錢老師做過修改。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引起錢老師話題的雖是我的作品,序言之立意卻是用來鼓勵一代後學的。魯迅先生和錢老師所呼喚的精神界戰士,其實代不乏人。今天活躍在中國社會的實踐者和言說者中,都可找到代表人物。讓這篇序言重新麵世,可以讓前輩學者的殷殷期望,參與到與晚輩讀者的交流對話之中。

另外,錢老師的序言或許還能激發我們麵對一個問題,繼承與發展究竟是什麼關係?也許發展就是因時而變的繼承方式?

最近幾個月,有好幾家出版社和出版公司表示過願意出版《恥辱者手記》的修訂本,我向所有這些朋友表示感謝。

最後選擇了鳳凰聯動公司,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跟他們的總裁和主編見麵的第三天,他們的責任編輯就發來一個空白合同,說咱們領導說了,合同由您填。我當然不會濫用這種“由您填”的權利,但是他們的誠意和效率,以及他們商業運作的能力,都讓我很信賴。能跟他們合作我覺得很光榮。我用後記的最後一句話向他們致謝。

2010年3月19日

(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