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又來(1 / 2)

這個發現驗證了楊長青的判斷。

鄧銘果然還是太年輕了,雖然球技不凡,但是缺少比賽經驗。

這種正規的比賽,時間持續很長,有時候一場比賽需要打兩三天才能分出勝負,選手很容易出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現象。

試想一下連續兩三天一直重複一模一樣的動作,恐怕誰的大腦都會變得機械,心態也很容易崩潰。

所以在大型比賽中心態極為重要,如果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那你就已經贏了一半。

我國著名軍事教授金一南就曾說過:戰勝敵人有兩次,第一次是在內心裏。

內心強大的選手才能遊刃有餘的應對任何對手。

看著鄧銘換來換去的二郎腿,李威也在反思自己。

他和鄧銘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年少輕狂目中無人也是他身上存在的缺點。

職業球手參加比賽都會經曆三個階段。

一是新手階段,這個時候剛開始學習台球,興趣正濃,一局打一個小時都不覺得慢。

二是自滿階段,在掌握了一定的台球技能之後,便覺得老子天下第一,恨不得一分鍾清一局,最煩磨磨嘰嘰的對手。

三是成熟階段,隨著閱曆和比賽經驗的增加,心態越發穩重,對規則和比賽節奏的把控也越來越好。

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

出杆速度根據球形隨時變化。

這個階段的對手是最難對付的。

很明顯鄧銘還處在第二階段。

每次他上場都是劈裏啪啦的結束比賽,極致追求速度和杆法。

這也是年輕人特有的張狂和浮躁。

但是張狂和浮躁恰恰是台球運動中最致命的缺點。

“啪!”鄧銘又一杆大力打進黑八。

“第11局,鄧銘勝,開球清台。”

比分7比4。

“第十二局,王鬆開球。”

即便比分領先,鄧銘依然不滿足,他一臉不爽的坐在一旁,搞不懂為什麼要規定輪流開球。

如果勝方開球,自己絕對11勝零封對手,一場比賽連一個半小時都用不了。

再看到王鬆打球磨磨嘰嘰的鄧銘更是來氣,這家夥不是擦球就是擦巧粉,每一局都要延時,每一杆不考慮個二十秒是不會出杆的。

真懷念前幾場的限時比賽。

王鬆再次讓裁判擦球,他就是在故意磨球,打得越快失誤就越多。

鄧銘氣的想罵人了,他已經喝了兩瓶水了。

照這個速度下去,三場比賽打完到猴年馬月了。

兩個人就這樣你來我往。

第一場比賽足足用了四個小時。

比分11比8。

鄧銘領先王鬆三局。

他已經饑腸轆轆了。

雖然隻打了十一局,但是卻感覺心力交瘁,因為他在一旁坐了近三個小時。

中場休息兩個小時,兩人趕緊吃飯補充體力。

第二場比賽下午四點開始。

許多球迷已經離開,沒有人願意花一天時間來看比賽。

還是一場毫無觀賞性的比賽。

許多球迷都對王鬆的故意磨球很不滿,畢竟他們可是花錢買了門票的。

最難受的莫過於鄧銘了,下場後他直接找到組委會要求更改變比賽規則。

他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勝方開球。

但是組委會拒絕了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