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恪之前也給了一個答案,在他看來是有些保守了。
陳青兕給的數字就很合適。
張銘將公文上交給了薑恪。
薑恪看著陳青兕給的結果,怔了怔,說道:“你怎麼看的?”
張銘一時間不好開口,他可不像陳青兕那樣,有皇帝撐腰。
薑恪道:“直說便是,不怪伱。”
張銘道:“陳侍郎更為妥當一些。”
薑恪撓了撓頭,並不奇怪。
薑恪不喜陳青兕,陳青兕也沒有在他麵前轉悠,他本樂得如此。
同在兵部,各過各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薑恪察覺了不對,陳青兕行政水平極高,兵部的工作,信手而來,有效率還幹的出色。
相較之下,自己這個尚書處理事務的水平,明顯要遜色許多。
以至於兵部的公文有些涇渭分明。
議政廳的人收到兵部的公文,能夠一眼看出那些是陳青兕處理的,哪些是他薑恪處理的。
得知這情況後,薑恪選擇了放棄:比不過,又不能穿小鞋,與其給他比下去,不如老實的利用他的能力,免得將顏麵丟到議政廳裏去。
薑恪很無奈的說道:“那就按照陳侍郎的提議來吧!”
陳青兕那邊卻有些陷入了沉思。
自從赤瑪洛拜訪他之後,陳青兕一直在思考一個想不明白的問題。
從對方的表現來看,是為了給吐蕃爭取一條後路,為了讓自己這個天子信任的近臣之一知道吐蕃讚普的態度,一邊存著利用噶爾家開疆擴土的心思,一邊又想借助大唐之手,幫助他們除去權臣,好獨攬大權。
這個確實說得過去,也在情理之中。
赤瑪洛是未來的吐蕃王後,沒廬氏又是吐蕃實力最為強盛的一族。
他們的聯合,強強聯手,自然會不甘屈居噶爾家之下。
赤瑪洛來長安的目的也合情合理,但就是這合情合理,便是最大的不合理。
隻是吐蕃的大權是在噶爾東讚手上……
噶爾東讚不可能不知道吐蕃讚普與沒廬氏家族的關係,既然知道為何會讓她出現在使團之中?讓她這個吐蕃讚普係的人,有機會到長安大唐的國都尋求幫助?
直到今日,讚悉若多布這個名字,出現在陳青兕的腦海裏,他想到了一個可能。
這一切都是噶爾東讚主導的,他在重新洗牌布局……
噶爾東讚有沒有野心,陳青兕並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不過可以肯定一點,吐蕃想要對抗唐朝,那必須一致對外,將所有力量凝聚一處,才有機會成功。
也就是說噶爾家必須掌控吐蕃的所有權利,霸府製度絕不能撤。
一旦大權分做兩處君王、大論,兩者之間必定出現矛盾,從而無法力行一處,無力對抗強大的唐廷。
陳青兕思緒轉的飛快,人不自覺的起身,來回走動,現實發生的事情,與曆史上發生的事情,在他腦子裏反複的印證。
除了鬆讚幹布從棺材裏爬出來,沒有人能夠撼動噶爾東讚的權力。
但是噶爾東讚現在已經老了,他隨時可能死去。
這樣一來,噶爾家的霸府製度將會因為他的死去而動搖,吐蕃也會陷入內鬥,徹底失去與唐朝爭鋒的資本。
噶爾東讚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戰略家之一,他不可能看不透這些。
曆史上他留了後手,芒鬆芒讚想要奪權,他任命自己的親信取代噶爾東讚大論的地位。
結果噶爾東讚的長子讚悉若多布卻在這時得到了大眾的支持,成為了吐蕃的大論,而芒鬆芒讚的親信成為了副論,還是上位後不久就死的那種。
吐蕃的大權繼續掌握在了噶爾家的手中。
陳青兕雙手一合,用隻能自己一人聽到的聲音自語說道:“讚悉若多布就是噶爾東讚為自己留下的後手,他讓自己擁有政治天賦的長子接替自己的位子,而更具軍事天賦的此子論欽陵為吐蕃開疆擴土。現在因為自己的出現,因為蘇定方的超神一仗,讚悉若多布死了……曆史證明,論欽陵軍事了得,在政治上卻被赤瑪洛完全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