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華山往事——劍宗天才(1 / 2)

這‘清’字輩中出了一位驚才絕豔的武學天才,名喚風清揚。

原來四十年前,二十多歲的風清揚便以劍宗出道,躋身江湖一流好手的行列。年少氣盛的風清揚四處遊曆,與江湖群雄切磋技藝。勝多敗少,名聲譽滿江湖,為華山立下赫赫戰功。

這一日,風清揚遊曆到終南山,這終南山全真教與華山淵源甚深,華山先祖便是幾百年前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華山鎮派內功心法紫霞神功緣出全真教祖師王重陽的先天功。當年郝大通在全真七子中最為年幼,王重陽愛徒心切,便將先天功做了修改,傳於郝大通,這便是紫霞神功的前身。

風清揚在終南山巧遇全真教龍門派葆真子,因著郝大通的淵源,二人坐而論道,這葆真人乃是長春子七代傳人,生性好武,隻是苦於全真武學盡皆失傳,不過江湖三流水平,但對全真道法確實異常精通。

風清揚無意間提到了華山鎮派內功心法《紫霞神功》修煉艱難之事,這葆真子言道這《紫霞神功》乃是道家功法,或是需要用道法潤之,就像《少林七十二絕技》需要佛法化解一樣。風清揚深以為然,於是便將葆真子引薦給了正在鑽研《紫霞神功》的二師兄寧清宇。

後來,二師兄寧清宇與葆真人在思過崖閉關三年零六個月,一一化解《紫霞神功》中的艱難晦澀之處,紫霞神功小成,又經過十數年潛修不斷,終於在劍氣大比中力挫劍宗諸‘清’,逼死數位師兄弟,這也是風清揚不再見華山弟子的原因。

這一日風清揚行至一處名喚九天玄女山的地界,風清揚信步走在林間,樹木蔥鬱,氤氳霧繞。在一處山穀斷崖中間,藤蔓隱秘之處,似有一山洞若隱若現。若非風清揚目力極好,定然不會發現。

風清揚擎劍在手,縱身而上,閃入洞內,劃亮火折子屈步前行,隻見洞壁青苔斑駁,不似人居之所,行不數步,借著火光已然瞧見洞底,原來這山洞也不過三丈深,除了石桌石凳灶台床榻,別無他物,那床榻早就朽毀不堪,洞底一角亂石高起,似一墳墓,墳墓旁的石壁上似有數行小字,苔封塵蔽。

風清揚舉起火折子,用劍將青苔抹去,露出三行小字,筆畫甚細,入石卻極深,顯然是利器所劃。那三行字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敵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穀,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

下麵落款是“劍魔獨孤求敗”。

風清揚將這三行字反複念了多遍,心潮澎拜,深深被這位獨孤前輩的豪橫生平所折服,即驚且佩,一下子激起了風清揚內心深處的野望:我也要成為獨孤前輩一般的劍魔;我也要體會一下這種處於武林之巔的寂寥難堪。

多年以後,麵對劍氣內鬥後的華山,從江南匆匆趕回的風清揚將會想起那個在獨孤前輩埋骨之地的遙遠午後。隻不過那將是另一種寂寥難堪。

風清揚收起內心的激蕩,在獨孤求敗石墳前拜了四拜。望著這簡易石塚,料想這這獨孤前輩一生定然是無子女弟子,無親朋好友,更不知年歲幾何,雕友何在?這細碎的石塊又是誰人堆在屍身之上?

一代劍魔如此收場,走完這孤獨的一生,不禁令風清揚心有戚戚焉。於是在旁側另掘新塚,刻畫墓碑,意讓這獨孤前輩入土為安。

待到風清揚將碎石清理接近完畢時,竟見屍骨旁側有一玉匣,打開玉匣,又打開油布包裹,隻見一本泛黃的冊子,上書“獨孤九劍”。翻開隻見首頁寫著:吾弱冠前憑寶劍之利與河朔群雄爭鋒,三十歲前憑軟劍之巧妙縱橫江湖,四十歲前氣功大成,持重劍睥睨天下,四十歲後氣行大周天,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又十年以劍道悟宗師境,漸近於無劍勝有劍之境,於是築劍塚於西南五裏。而今已過甲子,再思過往,隻哂一笑,不過是舊時狂傲而已,所謂無劍隻不過是不器於劍,以氣禦物而已。人力有窮盡,年老而體弱氣衰,當此之時,唯恃臨敵之見機。故憶一生之敵,窮天下武學,長兵短刃、飛蝗流星、拳腳氣功,有以拙勝巧,有以巧勝拙,有以快打慢,有以慢打快,有先發製人,有後發先至,有以靜製動,有以動禦靜,有以力降會,有以會勝力,無論種種,皆有其招其式,有招式便有破綻。吾縱憶一生,百日皓首,窮思經年,彙編成冊,名曰《獨孤九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