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家莊時,樓聽風在四位師弟師妹心中的形象過於高大,極少能玩到一塊,今日在這北太行遇到了年齡相仿的眾位恒山師姐師妹,自是歡喜無比,談天說地,人生理想,讓樓聽風在這數字江湖中第一次有了人是群居動物的感慨。
原來恒山眾人此次下山的第一個目的便是鄭萼省親,鄭萼今年十六,小樓聽風一歲,鄭萼父親乃是鄭家莊莊主,鄭萼六歲時,定閑師太化緣到了鄭家莊,看到六歲的小鄭萼眉清目秀,根骨奇佳,乃是練武的奇才,便起了愛才之心,對鄭萼父親說道:“這小姑娘有佛緣,願意收為俗家弟子,帶發修行十年。”鄭母心有不舍,鄭父卻是欣然應允,像恒山這樣的大靠山可不是誰想傍就能傍的上的。
今年鄭萼正好十六,定閑師太便將內中真情說於眾弟子,是去是留,待見到鄭父後,再由鄭家人定奪。這鄭萼也當真了得,十年時間便打通了任督二脈三十多處穴位,這還是年小不懂事。
樓聽風暗暗佩服定閑師太胸襟坦蕩,佛緣之說自是玄妙無比,未必就是定閑師太打了誑語,卻又能將個中原委不著粉飾說於眾弟子,當真是坦坦蕩蕩。
並且從這事也不難看出,一個學武奇才是由多大的誘惑力,不僅是徒弟盼著拜個好師傅,而且師傅也都盼著收個好徒弟。難怪遊迅起初並不願意將那《泥鰍功》傳給自己,待捏了自己筋骨後卻又釋懷,毫無芥蒂。
恒山眾人來這北太的目的則是是近年來北太出了一夥強人,大寨便落在那處隧洞西方三十裏處。這夥強人搶劫過往商隊為營生,但卻沒有造出殺孽。定閑師太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便欲度化這夥人換個營生。
最近一次秦娟和於嫂等人度化未成,卻在返回途中丟失了回陽劍,於是鄭萼和於嫂前去尋劍,這才有了前番故事。
度化這夥強人?樓聽風心裏泛起了嘀咕,盞茶時間打定了主意,便和恒山眾弟子做起了計較。
……
太行山某處,一隊鏢隊緩緩行進,鏢師騎著高頭大馬,身後一名趟子手舉著一杆大旗,上寫著大大的“鎮遠”二字,四名轎夫抬著的轎子,隨轎的丫鬟老媽子十餘人,但見這隨轎丫鬟各各眉清目秀,端莊秀麗。
隊伍行進到隧洞時,隻見隧洞口前當路放了一堆荊棘。鏢師大手一揮,一個趟子手喊道“停”,隊伍便停止前進。鏢師前出兩步,擎出寶劍,往地下一插,環顧四周,隻見一個賊頭從隧洞裏閃了出來。
看到賊頭閃了出來,鏢師下馬一抱拳,道:“當家的辛苦。”
賊頭回道:“掌櫃的辛苦。不知掌櫃的台甫?”
“潼關樓聽風。”
賊頭又問:“穿的誰家衣?”
樓聽風笑著答道:“穿的自家衣。”
賊頭不禁一怔,眉頭緊皺,還是問道:“吃的誰家飯?”
樓聽風依然是笑著答道:“吃的自家飯。”
賊頭大怒,扯下腰間銅鑼,“咣咣咣咣”的敲了起來。三二十賊人從隧洞中閃身而出,各擎刀劍,怒目而視。
賊頭道:“既然樓鏢師不認道上的朋友,那我們便手下見真章。”說罷便擎出腰間長劍向樓聽風刺去。
樓聽風後撤兩步,拔出地上長劍,二人便鬥在了一起。樓聽風此時的江湖經驗較之西域之行大有長進,五六招之後便已試探出這賊頭的武功較之於嫂還要強上一大截。
這於嫂所施展的乃是恒山的恒雲劍法和棉裏藏針劍法,自不是江湖宵小所能比擬,這賊頭有次武功想來應是得過高人指點。
二人鬥到二十合,見賊頭已經將所有招數都施展了一遍,樓聽風便開始逐漸發力,不幾合賊頭便敗下陣去。
“你等著,我這就叫我大哥來。”隻見一名賊子點燃一隻穿雲箭,箭入高空,發出一聲脆響,煙花幻化為一麵三角形令旗,百裏可見,在高空停了一會,便化作點點螢火,緩緩下降。
一炷香的時間,聽的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隻見一大漢勁裝打扮,騎著高頭大馬疾馳而來。“大哥,這點子有點硬,不是朋友。”
勁裝大漢略一點頭,一雙鷹目看向樓聽風,道:“既然不是道上的朋友,那就按江湖辦事吧,亮劍吧。”說罷便向樓聽風斬去。
樓聽風也不答話,當下二人便戰在了一處。這勁裝漢字果然有些身手,十招之內樓聽風竟沒有看出對方深淺。轉眼間便鬥到了三十招,這漢子的招式便開始淩亂起來,又十招,樓聽風便一劍抵在這漢子的咽喉處。